草原正值春夏交匯的季節。
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候。
原本這樣的好時節,那都是賽音山達的牧民們最開心的日子。
但此時的賽音山達卻充滿了肅殺之氣!
連草原上的小動物,都離這里遠遠的。
就生怕接近這里。
整個賽音山達的阿魯臺部,其中的老幼婦孺都被提前遷移到了韃靼可汗的王庭。
現在還留在賽音山達的,只有七萬左右可以作戰的士兵。
其中以騎兵為主。
這群人是留下來防守賽音山達的。
賽音山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遍地都是蒙古包。
而是建出了一座土城。
就在那矮小的山上。
阿魯臺已經不斷在向韃靼可汗求援了。
但是得到的最新消息,
就是援軍已經在路上了。
只是讓他:
——留守待援,友軍馬上就到!
等著等著,阿魯臺就等來了,大明的主力部隊!
——由大明皇帝朱棣親率的大軍!
明軍已經兵臨城下。
阿魯臺面如死灰。
賽音山達確實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哪怕是朱棣,在第一眼看到這里后,他都認為如果按照自己目前最新的想法,這里確實是最適合建城的地方。
收攏牧民,移遷漢民;
經營發展,實控此地。
一片草原之中,矮小的山上就是一座土城,周圍也是相連的營寨。
而山下的四周,在那些湖泊和小溪周圍,就是四散的蒙古包。
只不過現在這些蒙古包,早已是人去樓空。
明軍的大軍已經逼近。
阿魯臺就叫來了自己的幾個兒子,他的小兒子已經命喪漢王之手,現在還剩下的也就大兒子和老二老三。
偌大的蒙古包,阿魯臺一臉窮途末路的樣子,長嘆,“長生天在上,我們的部落就要走到盡頭了,你們的弟弟已經先一步回歸長生天的懷抱,而現在你們的父親我也要隨著他一起回歸……”
“父親,我們還沒有輸!”
大兒子不服。
阿魯臺看著大兒子,滄桑不已,“沒辦法了,這一次明軍直接越過了瀚海,深入到了瀚海以北,看樣子此次他們不打算如之前一樣,只是來草原驅趕我們,打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撤——!可,這一次,那漢家的皇帝,是打不算走了!”
“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是呀,父親。”
另外兩個兒子,有些凄然悲嗆。
“我們不是他們的對手,看看他們的軍隊,遠征千里,竟然不比我們人少——!”阿魯臺語氣中滿是震驚,他實在想不通,這一次大明的后勤,為何能源源不斷!
大明不是缺錢嗎?
此次軍費這么足?
阿魯臺看著三個兒子,“你們是我唯一的血脈,你們待會就離開,趕往王庭吧!你們去可汗那里,那里有可以保護你們的力量,只要你們在,我阿魯臺的血脈就不會消亡!”
阿魯臺交付完后事,就將腰間的佩刀交到了自己大兒子的手中。
他知道此戰必輸。
大明也不會放過他。
朱棣也許會收容臣服他的其他部落,
但他阿魯臺絕對不可能!
他可是朱棣的眼中釘,肉中刺。
——必死無疑!
阿魯臺起身走出了帳篷內。
“父親!!!”
三子呼喊。
……
朱棣的十萬大軍開赴到距離賽音山達不遠的地方。
他傳令三軍,停止前進。
朱棣似乎并不著急,
他不打算急于進攻。
朱棣認為現在不是最好的進攻時機。
自己的大孫子還未有消息傳回來,
張輔那里也還未達到韃靼的王庭。
而且他們剛剛到賽音山達,本就有些疲憊。
此時就下令進攻,未免過于急躁,
不合兵法,也不合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