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會議室的氣氛有些緊張,微妙。
老孫這番話,比劉建華和錢研究員尖銳十倍,直戳問題的本質,嘴上說“駕馭資本”,實際上到底誰在駕馭誰?
張林的笑容僵在臉上。
他是明州市常務副市長,向來習慣以“理性”“務實”包裝自己的話術,從來不缺人捧場。
可老孫這幾句話,沒有給子一點面子。
他的喉結微微滾動,顯然在竭力壓制怒意,聲音卻仍平穩:
“孫老……您的顧慮,我理解。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明州這幾年的成績,實實在在。我們不能因為個別案例,就否定整體發展思路。”
老孫哼了一聲,端起搪瓷缸,悠然自得地又喝了一口茶,不再接茬。
但這番交鋒,已經徹底撕裂了表面和諧的討論氛圍。
李國濤的“市場至上”、錢研究員的“保護工人”、劉建華的“基層苦水”、張林的“發展才是硬道理”、老孫的“現實殘酷”……
各方的真實立場、訴求,甚至弱點,都在這場爭論中暴露無遺。
而鄭儀,靜靜注視著這一切。
作為支部書記,他有責任引導討論回歸正軌,但此刻,他更在觀察、判斷。
這些人里,哪些人可以合作?
哪些人可以分化?
哪些人,必須警惕?
李國濤?
莽直、情緒化,但并非全無腦子。
他是能源集團副總,手握實際資源,對市場有本能維護,但對工人現狀也有隱晦認知。
這種人,可以拉攏,但必須給他“臺階”下,讓他覺得自己被重視。
錢研究員?
理論派,堅守立場,但缺乏實操經驗。
適合在政策論證時用他的學術權威壓人,但真要他拿出具體方案,恐怕未必有建設性。
劉建華?
基層干久了,憋了一肚子火。
容易被煽動,但同樣容易成為“刺頭”,要用他的情緒去沖擊某些頑固勢力,但絕不能讓他失控,否則容易引火燒身。
張林?
最危險的一個。
他的話語體系高度成熟,既能談“發展”,又能談“底線”,看似滴水不漏。
但他的真正立場在哪?
是像老孫說的那樣,只是嘴上喊“為人民服務”,實則被資本“駕馭”?
還是他真覺得自己找到了某種平衡之道?
這個人,必須先摸清他的底牌。
至于老孫……
鄭儀的目光不著痕跡地掃過那位老同志。
表面上是個憤世嫉俗的閑散老委員,可字字誅心,句句戳在痛處,而且根本不給張林留面子。
這樣的老資歷,哪來的底氣?
他是誰的人?
為什么要挑明州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必須盡快弄清楚。
但現在,他作為支部書記,必須控制場面。
鄭儀輕輕敲了敲桌子,聲音不重,卻立刻讓爭論停了下來。
“各位的討論,很熱烈,也很有價值。”
他目光掃過眾人,臉上帶著書記應有的沉穩。
“不同的聲音,正是研討的意義所在。我們不是要立刻達成共識,而是要碰撞思想,尋求更優解。”
他看向張林,語氣里帶著一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