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鴻的目光沉靜如淵,落在臺下那一張張年輕卻已然肩負重擔的面孔上。
他沒有稿紙,沒有任何提示,就那么站在黨徽與紅旗之下,聲音清晰、平穩,卻帶著一種千鈞之重。
“組織上把大家集中到這里,集中三個月的時間,脫離繁瑣事務,遠離迎來送往,是為了什么?”
“絕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家放松身心,休養生息。”
他微微停頓,目光仿佛帶著實質的重量,掃過全場。
“更不是鍍一層金,拿一張紙,作為日后履歷上的漂亮點綴。”
語氣陡然加重,斬釘截鐵:
“這是省委對各位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發展的一次重大戰略投資!”
“是把大家放到全省發展這個宏闊棋盤上,一次重要的推演與校準!”
臺下一片寂靜,連呼吸聲都刻意壓低了。
徐志鴻雙手依然自然地搭在講臺上,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如炬:
“江東省,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攻堅期、深水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怎么闖?‘雙碳’目標的硬約束下,我們傳統產業這個龐然大物如何轉型?科技創新這張牌怎么真正打出威力?共同富裕的大課題,又如何在江東落地生根,結出惠及全體百姓的碩果?”
一連串的設問,尖銳、精準,直指江東發展的核心痛點與時代考題。每
“解決這些問題,靠什么?”
徐志鴻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靠文件?靠口號?靠坐在辦公室里拍拍腦袋?”
“靠的是人!靠的是在座各位這樣,有想法、有潛力、能扛重擔、敢打硬仗的中堅力量!”
他的目光似乎變得更深邃,仿佛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
“省委常委會在研究這期中青班名單時,要求很明確:只看潛力,只看實績,不搞平衡,不搞遷就!”
“把你們集中起來,就是要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用改革發展的實踐真知,把你們的‘根’扎得更深!把你們的‘魂’鑄得更牢!把你們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運用規律的能力,鍛造得更強!”
他再次停頓,似乎在給學員消化理解的時間。
“我們有些同志,理論功底不弱,但一遇到復雜局面,就容易‘盲人摸象’,看不透問題的本質和關鍵。”
“有些同志,干事有沖勁,但一碰硬釘子、燙山芋,就想著‘繞道走’,缺乏啃硬骨頭的銳氣和韌性。”
“還有些同志,在基層干得不錯,但一提到更大的視野、更宏觀的布局,就感到吃力,缺乏戰略思維和系統觀念。”
徐志鴻的語氣變得極其嚴肅,目光掃視全場,像是在進行一場無情的剖析:
“同志們,這些短板和弱項,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回避!正視它,才能在黨校這座熔爐里,真正鍛造提升!”
他的聲音緩和下來,帶著一種長者的引導:
“黨校的圍墻很高,規矩很嚴,作息很規律。就是要讓大家的心沉下來!”
“沉下來,干什么?”
“沉下來讀書!讀經典原著,悟原理要義!搞清楚我們‘從哪來’、‘往哪去’,搞清楚我們事業的根基和方向!”
“沉下來思考!帶著工作中的困惑、實踐中的難題來思考!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零散的經驗梳理為系統的認知!”
“沉下來研討!放下職務身份的包袱,敞開心扉,交流碰撞!在思想的交鋒中擦出火花,在觀點的爭鳴中啟迪智慧!”
徐志鴻的目光似乎落在很遠的地方,又仿佛聚焦在每個人身上:
“不要怕被質疑!在座的都不是小學生了,要敢于亮觀點,敢于被批評。真理越辯越明!思想的火花,只有在碰撞中才能點燃!”
他的語氣再次轉向沉重,甚至帶著一絲警告:
“更要提醒大家一點:黨校不是‘安全島’!紀律的紅線,任何時候都不能碰!規矩意識,要刻進骨子里!”
“嚴格遵守校規校紀,這本身就是黨性鍛煉的重要部分!”
“要時刻保持清醒,把這里當作錘煉作風、凈化心靈的‘磨刀石’!”
徐志鴻的聲音漸漸變得厚重而充滿期待:
“同志們!你們是江東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是省委精心挑選的‘種子’!”
“省委對你們寄予厚望!江東六千多萬人民群眾對你們充滿期待!”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宏闊的使命感:
“希望三個月后,當大家離開黨校時,帶走的不僅是一張結業證,更是一次思想的蛻變、能力的躍升!是一種‘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更強擔當!是一種應對復雜局面、駕馭發展大局的更大自信!”
“希望大家珍惜時光,潛心學習,深入研討,真正做到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以實際行動,向組織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我的話完了。”
沒有慷慨激昂的呼號,沒有故作姿態的渲染。
只有平靜的陳述,精準的剖析,深沉的囑托,和那份沉甸甸、不容置疑的期望。
徐志鴻微微頷首。
“嘩——!”
掌聲如同積蓄已久的潮水,瞬間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