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果然“簡單”。
興輝酒店三樓貴賓廳,圓桌夠大,鋪著雪白漿過的桌布。
菜肴精致豐盛,分量卻恰到好處,顯然是精心計算過的,既夠體面,又不至于浪費。
清蒸石斑魚白嫩鮮美,蒜蓉粉絲扇貝顆顆飽滿,秘制炭烤牛小排外焦里嫩,配上鮮榨果汁和本地產的年份黃酒。
氣氛在楊健副秘書長巧妙的暖場下,重新活躍起來。
何偉市長舉杯,辭懇切,感謝省里對明州的關心。
幾位副市長和局長也輪番敬酒,話語里帶著對發展的信心和對省領導建議的“虛心接受”。
羅教授以茶代酒,應對得體。
趙波、老李、薛敏也隨著氣氛閑聊幾句,問的都是些不甚敏感的話題,比如本地特產、城市規劃理念之類。
楊健作為具體對接人,更是周到地活躍在眾人之間,不時插科打諢,調節氣氛。
鄭儀安靜地坐在靠邊的位置。
這種場合,他不是主角,樂得做個聽眾。
他的心思早就飛了。
飛到了下午匯報時,何偉市長避開的關鍵問題。
飛到了那份被遮掩起來的280億隱性債務。
更飛到了明天計劃里的那個“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點”——那是唯一的非“亮點”。
它會是突破口嗎?
“鄭研究員,不合胃口?嘗嘗這個牛小排,我們酒店師傅的招牌!”
楊健不知何時端著酒杯踱到了鄭儀旁邊,臉上是熱情洋溢的笑容,眼神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
“楊秘書長客氣了。”
鄭儀拿起筷子,象征性地夾了一塊。
“味道很好。”
“那就好,那就好!”
楊健順勢就在鄭儀旁邊的空位坐了下來,身體微微前傾,聲音壓低了些,帶著點“自己人”的推心置腹:
“鄭研究員年輕有為,在省里搞研究,見多識廣。不像我們,在基層天天跟這些土疙瘩打交道,思維都僵化了。”
他頓了一下,看著鄭儀。
“下午羅教授問的債務和產業問題,很關鍵啊。我們壓力確實大,但難處上面領導不一定完全了解……”
鄭儀心里冷笑。
這是探口風來了?
“上面政策是好的,但到下面執行起來,有時候是真難!”
楊健話鋒一轉,仿佛只是閑聊感慨。
“就說這個新城開發吧,省里一個任務壓下來,規劃要超前,要現代化,要有形象!投入能不上去嗎?可錢從哪里來?”
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語氣無奈。
“上面有政策,不給開正門,可活兒還得干!只能絞盡腦汁想辦法。我們搞財政的林局,頭發都愁白了!”
鄭儀靜靜聽著,臉上是恰到好處的認真。
楊健似乎在訴苦,實際卻是在為那些債務辯護,暗示是上面壓力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再說了。”
楊健聲音壓得更低。
“新城那么大攤子鋪開,總要有個時間沉淀不是?產業轉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現在看著人是不多,但路修好了,樓蓋起來了,框架搭好了,將來才能引鳳筑巢嘛!羅教授是大學者,目光長遠,這個道理肯定懂的。”
他笑著,眼神里帶著試探。
“鄭研究員覺得呢?”
鄭儀放下筷子,拿起果汁喝了一口,才緩緩開口:
“楊秘書長說的是實情。發展的路,確實不容易。”
他沒有評判,只是表示理解。
楊健臉上笑容更盛。
“對嘛!理解萬歲!”他輕輕一拍桌子,“來來,鄭研究員,再敬你一杯!”
鄭儀端起果汁和他碰了碰。
楊健喝完,又閑聊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題,便起身去招呼其他人了。
鄭儀看著他的背影,眼神平靜。
楊健剛才這番話,等于承認了新城債務龐大且手法“創新”的事實,只是用發展階段的“無奈”和未來的“潛力”在粉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