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
鄭儀從不能坐等冷治“熬”夠資歷。
三年之期懸在頭頂,青峰的局面瞬息萬變,他等不起!
他必須為青峰留下一個穩固的、能延續他路線的核心!
必須破局!
鄭儀猛地站起身,在辦公室里踱步。
硬提冷治?
風險太大,成功率極低,且正中市里下懷,給了他們插手干預的絕佳借口。
此路不通。
退而求其次,選一個相對“安全”但非嫡系的本地老資歷?
那等于在自己身邊埋下一顆不知何時會引爆的雷,后患無窮。
絕不可取。
那么……只剩下一條路!
一條劍走偏鋒,但或許能最大限度規避“資歷”短板、堵住市里空降借口、同時又能讓冷治實質性掌控副書記權柄的路!
“常務副書記”不行,那就先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書記”!
名義上,副書記位置依然空缺。但由組織部長冷治,以縣委常委身份,“受縣委委托”,主持縣委日常工作!
這個“主持”,大有文章可做!
它避開了直接提拔的“資歷”硬傷,表面上只是臨時性的工作安排。
但它賦予冷治的,恰恰是副書記最核心的權力——在書記外出或授權下,主持縣委常委會、協調各常委工作、處理縣委日常運轉、甚至在重大事項上擁有相當的決策建議權!
只要鄭儀在背后給予堅定支持,只要冷治自身能力足夠、手腕夠硬,他就能在這個“主持”的位置上,迅速積累威信,熟悉全局,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和影響力!
將副書記的實權牢牢抓在手中!
而市里,面對這樣一個“臨時性”、“工作性”的安排,很難找到強硬反對的理由。
畢竟,組織部長主持縣委日常工作,雖然不常見,但在書記有明確授權、班子需要穩定的情況下,也并非完全不合規。
這比直接提名一個“資歷不足”的副書記,阻力要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這個“主持”的身份,就是一塊絕佳的“磨刀石”和“試金石”!
鄭儀可以用這寶貴的三年時間,近距離觀察、培養、鍛煉冷治,看他能否真正扛起三把手的重擔,看他與郭長河等勢力周旋的能力,看他駕馭復雜局面的智慧。
如果冷治能在這三年里證明自己,那么三年后,無論鄭儀是否離開,冷治以“主持”之功順理成章接任副書記,甚至向更高位置邁進,都將水到渠成,再無“資歷”之憂!
風險依然存在。
冷治能否迅速適應角色?能否頂住來自郭長河以及市里可能的暗流?這個“名不正不順”的位置,會不會讓他工作起來束手束腳?
但比起前兩條死路,這已是唯一可行的險棋!是絕境中劈出的一條生路!
鄭儀走回桌前,目光再次落在冷治的名字上,那份凝重漸漸被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所取代。
“冷治……”
他低聲念出這個名字,仿佛在做一個重大的決定。
他拿起內線電話,聲音沉穩有力:
“高主任,通知冷治部長,現在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