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記,試點縣是個大舞臺,也是塊試金石。爭,肯定要爭,而且要全力以赴爭到手!這關系到青峰未來幾年能拿到多少政策、資金支持,關系到‘青峰模式’能不能在全省乃至全國層面打響。”
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深沉:
“但爭,靠什么?靠的是過硬的底子,靠的是可持續的模式,靠的是……一個能打硬仗、能扛重壓、能接續奮斗的班子!”
高啟明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仿佛能穿透人心。
“我聽說……省里有些關于您個人去向的‘風聲’了?”
他問得很直接,顯然李長河的消息,他也收到了風聲,甚至可能知道得更多。
鄭儀沒有否認,平靜地點了點頭:
“李主任提過幾句。”
“三年?”
高啟明追問,眼神緊緊盯著鄭儀。
“我向徐省長請求了三年時間。”
鄭儀坦然道。
高啟明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著,似乎在消化這個信息,也在權衡著什么。
“三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他緩緩開口,目光再次掃過鄭儀桌上那份合起的履歷表,仿佛猜到了什么。
“鄭書記,恕我直。青峰現在,就像一艘剛剛駛出港灣、正朝著深海進發的大船。您是指揮官,是舵手,這艘船能走多遠,能闖過多大的風浪,關鍵在您掌舵的這三年。”
他的語氣變得異常鄭重:
“但再好的船長,也需要大副,需要輪機長,需要一批能獨當一面的骨干水手!尤其是……需要一位能在您離開后,依然能穩住航向、帶領大家繼續前行的繼任者!”
高啟明的話,直指核心!
甚至比鄭儀自己想的更透徹、更緊迫。
“班底要建,接班人……更要選!”
高啟明的聲音斬釘截鐵。
“而且要快!要穩!要準!”
“高秘書長認為,誰合適?”
鄭儀不動聲色地將問題拋了回去,想聽聽這位“旁觀者”的意見。
高啟明沒有立刻回答,他端起桌上的茶杯,輕輕呷了一口,似乎在斟酌詞句。
“鄭書記心中,想必已有人選。”
他放下茶杯,目光再次落到那份合起的履歷表上,微微一笑。
“審計局的陳越同志,我接觸過幾次。思路清晰,作風硬朗,骨頭也夠硬。在扶貧資金審計那件事上,他頂住了不小的壓力,辦得很漂亮。”
他頓了頓,話鋒帶著深意:
“更重要的是,他是本地人。根在青峰,對這片土地有感情,也深知其中的深淺。用好了,是把好刀,既能開疆拓土,也能……看家護院。”
“看家護院”四個字,意味深長。
顯然,高啟明也看到了郭長河這個隱患,并且認為陳越是制衡甚至取代他的合適人選。
鄭儀的手指,再次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
篤、篤、篤……
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里回蕩。
高啟明的話,印證了他的判斷,也讓他下定了最后的決心。
陳越,就是他要找的那個人。
此人,必須現在就拔出來,放進縣政府這個最關鍵的位置里!讓他去直面郭長河,去熟悉縣政府的運轉,去建立自己的班底和威信!
三年時間,他要用這三年,親自看著此人,要引導他與郭長河的“碰撞”,從最初的試探、摩擦,最終走向良性的制衡,甚至完成權力的平穩過渡!
風險?
當然有。
但比起郭長河未來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這個險,值得冒!
也必須冒!
鄭儀停止了敲擊。
“高秘書長說得對,班底要建,接班人更要選,而且要快。”
他拿起桌上陳越的履歷表,翻開,目光落在照片上那雙銳利的眼睛上。
“陳越同志,是時候給他加加擔子了。”
鄭儀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我提議,增補陳越同志為縣政府黨組成員,提名為副縣長人選,分管……財政、審計、國有資產管理。同時,協助郭長河同志負責全縣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
這個分工,極其講究。
分管財政、審計、國資,這是縣政府的核心命脈,也是監督和制約郭長河最有力的抓手!
讓陳越協助郭長河負責經濟工作,則是給他一個近距離觀察、學習甚至參與核心經濟決策的機會,為未來可能的全面接棒做準備。
高啟明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即化為贊許的笑意。
“好!這個安排,有魄力,有深意!”
他撫掌道。
“財政審計國資在手,等于扼住了縣政府的咽喉要道。協助經濟工作,既是學習,也是……監督。陳越此人,算是插到最該插的位置上了!”
他站起身,語氣帶著一種協同作戰的默契:
“市委督導組這邊,我會全力支持。陳越同志的提名和分工方案,我會親自向唐書記匯報,爭取盡快上會研究。”
“有勞高秘書長。”
鄭儀也站起身,伸出手。
兩只手有力地握在一起。
窗外,最后一抹夕陽的余暉消失在地平線,暮色四合,縣委大院的燈光次第亮起。
一場關于青峰未來權力格局的布局,就在這間燈光初亮的小會議室里,悄然落子。
而縣政府大樓里,正在批閱文件的常務副縣長郭長河,沒來由地感到一陣心悸,仿佛被一條冰冷的毒蛇盯上,他下意識地抬頭望向窗外,只看到一片沉沉的夜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