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端起茶杯,目光深遠地望向窗外。
“小鄭啊。”
他緩緩開口。
“如果繼續在省委組織部,你接任干部一處處長不是問題,但這條路……不好走。”
鄭儀眼中閃過一絲思索,靜靜等待下文。
“組織部干部一處處長位置特殊,位不高但權不輕,想干好就得得罪人。”
王振國微微搖頭。
“再加上下一任部長是省里提上來的,對你不熟悉,未必會像我對你一樣放得開手腳。”
鄭儀點頭。
他明白,自己的晉升本就帶著“王系”烙印,新部長上任后,必然要重新調整干部布局,他這個前任領導的心腹,即便不被邊緣化,也很難再得到全力支持。
“您建議我……”
鄭儀試探性地問。
“留在青峰縣。”
王振國斬釘截鐵。
“干部一處處長雖然級別不低,但終究是塊磨人的磚,不如主政一方,實實在在干出政績。”
鄭儀眼神微動。
他早就思考過這個方向,但從王振國口中說出,意義便不同了。
“您的意思是……讓我放棄回省里,扎根青峰縣?”
“不是放棄,是選擇。”
王振國放下茶杯,語氣沉穩。
“你才二十七歲,已經站在副處級崗位上,完全有時間沉淀幾年。”
“青峰縣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有你的基礎在。扶貧工作已經打開局面,中藥材產業也初見成效,如果能穩住態勢,完全可以往縣委書記的位置走。”
鄭儀沉吟不語。他知道王振國說的是實情,與其回省里在復雜的人事關系中小心周旋,不如在地方上積累扎實的政績。
王振國微微前傾身體,手指在茶杯邊緣輕輕摩挲。
“周陽在青峰縣已經六年了,也該動一動了。”
他抬眼看向鄭儀,語氣平穩卻極有分量。
“讓他去市里當個副市長,青峰縣的書記……你來當。”
這句話落下,室內一時安靜。
鄭儀呼吸微微一滯。
雖然早有預感,但王振國這樣明確地提出,意味著組織上已經考慮過這個調整的可能性。
書記和副書記,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副書記雖然主持政府工作,抓經濟、民生,實際權力不小;但縣委書記則是真正的“主官”,管方向、管干部、管全局,對縣域發展擁有最終決策權。
27歲的縣委書記,即便放眼全國,也是極其罕見的。
鄭儀沉思片刻,緩緩開口:
“周陽會愿意走嗎?”
王振國笑了:
“由不得他不愿意。”
“他在青峰縣深耕六年,要是真查起來,扶貧資金、人事安排、工程招標……哪一項經得起細究?”
“現在讓他體面地去市里,已經算是給他留了退路。”
鄭儀點頭,心里清楚,周陽這些年能在青峰縣穩坐釣魚臺,必然有些經不起查的“尾巴”。
王振國提出這個調整,既是給鄭儀鋪路,也是在警告周陽:如果配合,大家都有臺階下;如果不配合……
“不過。”
王振國話鋒一轉。
“當書記和當副書記完全不同,你要有準備。”
“要管全局、擔責任,做決策不能只考慮‘對錯’,還要權衡‘利弊’。”
“最重要的是——”
他目光銳利地看向鄭儀。
“縣委這塊陣地,你必須牢牢抓住。”
鄭儀神色一凜。
縣委書記是一方主官,但并不意味著就能一帆風順。
青峰縣的班子成員里,有周陽留下的老班底,有省里、市里塞下來的關系戶,還有本地干部的利益團體。
作為年輕書記,一旦鎮不住場子,很容易被架空。
“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