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尸源
劉星蹲在尸體旁邊,手指輕輕指向女性尸體的脖頸處,神情專注地說道:
“被害者的頭部被殘忍砍下,胸腔與腹部也被切割分離,四肢更是被分成了八部分,而且每一處切割都精準地落在關節部位。
另外,大家注意看,被害者左手掌的四根手指被切斷,然而,我們在十三個包尸袋里都沒有找到斷指,現場仔細搜尋后也一無所獲。
最重要的是,被害者體內的心臟、腎臟以及肝臟等重要器官均被掏空,目前也尚未尋得這些器官的蹤跡。”
聽到這番描述,在場眾人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每個人都緊抿著嘴唇,一不發,現場彌漫著一股壓抑且沉重的氛圍。
江北楓身高足有一米八三,站在外圍的他,很輕松地就看到了被害者那蒼白中透著鐵青的面容。
這張臉,對他而實在是太過熟悉了!
回想起一九九八年,5-26特大兇殺案剛發生的時候,江北楓那時還只是鋼鐵廠保衛科的一名普通干事,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案件的偵破工作當中。
在那起案件里,連續有三名女性不幸遇害,李明偉和陳勝帶領團隊全力偵查了一整年,卻始終毫無頭緒,一無所獲。
漸漸地,這個案子就成了一樁積案。
之所以會成為積案,是因為在一九九八年六月二號,尋找尸源
畢竟尸體是他發現并報案的,現在又說知道被害者身份,在九八年那個年代,這妥妥地會被當成重大嫌疑人,絕對跑不掉,甚至很可能會被警察直接銬起來審問。
要是遇到一些行事魯莽的辦案人員,說不定直接就開始逼問口供了,畢竟那時還沒有大力提倡疑罪從無的理念。
重生雖然讓他知曉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但也帶來了諸多限制,很多事情他不得不憋在心里,不能隨意透露。
然而,他又實在不愿意看到案子陷入僵局,光是查個被害者身份就要耗費好些天,這實在太耽誤時間了。
兇手還在外面逍遙自在,極有可能正謀劃著下一次作案,而警方卻還在原地打轉,毫無頭緒。
就像前世一樣,第一具尸體的身份還沒搞清楚,第二名被害者就已經慘遭殺害,尸體同樣被殘忍地剁成了十三塊,拋尸在廢井之中。
緊接著,第三名被害者也未能幸免,死法和分尸手段跟前兩名如出一轍,碎尸被兇手丟棄在窨井里。
等警方發現后面兩具尸體時,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
直到這個時候,東城分局才意識到這是一起特大連環殺人案,江南市四區八縣迅速組建專案組,加緊展開調查。
可兇手卻仿佛察覺到了什么,就此收手,不再繼續犯案。
在九十年代末,刑事案件的偵破面臨著諸多困難。那時沒有監控設備,沒有智能手機,更沒有如今便捷的大數據支持。
要是遇到激情殺人案件,通過深挖被害者的人際關系,大多還能鎖定嫌疑人。
但像這種隨機作案的連環殺人案,辦案民警普遍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依舊沿用老一套的偵查方法,往往容易南轅北轍,陷入死胡同。
所謂老一套的偵查方法,在缺乏有效線索的情況下,無非就是將與案件相關的人員進行一層層篩選,一旦發現誰與被害者存在矛盾,就將其列為嫌疑對象。
而江北楓,無疑是本案中非常符合這種嫌疑特征的人。
所以,他必須爭分奪秒,趕在兇手前面采取行動!因為,5月29日,楊蓉即將遭遇毒手。
現在只剩下兩天時間,倘若能在這兩天內鎖定兇手,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結果。
但如果抓不到兇手,那就只能在5月29日這天,以楊蓉為誘餌,在她身邊安排警力蹲守。
可問題是,兇手會出現嗎?畢竟第一具尸體已經提前被發現,兇手很可能已經察覺到警方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