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后。
深秋的暖陽慷慨地灑在青峰縣的土地上,空氣中彌漫著收獲的氣息,混合著泥土的芬芳和晾曬新糧的谷香。
縣委大院門口,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湛藍的天幕下獵獵招展。
院內,氣氛卻與這寧靜的秋日截然不同。
鑼鼓喧天,彩旗飄揚。
一條巨大的紅色橫幅橫貫縣委大樓門楣:
“熱烈慶祝青峰縣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
橫幅下,省、市聯合驗收組的領導們,縣里四套班子的成員,各鄉鎮、各村的代表,還有聞訊自發趕來的群眾,將小小的縣委大院擠得水泄不通。
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那笑容里,有汗水澆灌出的欣慰,有苦盡甘來的激動,更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站在臨時搭建的簡易主席臺上,聲音洪亮,透過麥克風傳遍整個大院:
“……經嚴格核查評估,青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8%以下,所有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核心指標全面達標!‘青峰模式’在產業帶動、機制創新、志智雙扶等方面成效顯著,為全省縣域脫貧攻堅提供了寶貴經驗!省委、省政府決定,授予青峰縣‘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掌聲!
如同積蓄了太久的驚雷,轟然炸響!
經久不息!
掌聲中,無數雙眼睛熱切地望向站在前排的那個身影。
鄭儀。
他依舊穿著那件半舊的深色夾克,站在人群前列,身姿挺拔如松。
陽光落在他輪廓分明的側臉上,映照出幾分不易察覺的疲憊,但那雙眼睛,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明亮、更加沉靜。
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激動地鼓掌歡呼,只是微微仰著頭,目光越過攢動的人頭,望向遠處那片在陽光下泛著金光的田野。
那目光里,沒有功成名就的志得意滿,只有一種沉甸甸的、如同大地般厚重的平靜。
“下面,請青峰縣委書記鄭儀同志,代表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作匯報發!”
主持人的聲音響起。
掌聲再次如潮水般涌起。
鄭儀深吸一口氣,邁步走上主席臺。
他站定,目光緩緩掃過臺下那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寫滿期盼和喜悅的臉龐。
有頭發花白、皺紋里刻滿風霜的老農,有穿著合作社統一工裝、眼神明亮的婦女,有戴著紅領巾、好奇張望的孩子,有風塵仆仆的鄉鎮干部,有并肩作戰的縣委常委們……
高啟明站在市領導那一排,臉上帶著慣常的、溫和得體的笑容,迎上鄭儀的目光,極其輕微地點了點頭。
那眼神深處,似乎有一絲復雜的、難以喻的釋然和……敬意?
鄭儀收回目光,對著麥克風,聲音沉穩而清晰,沒有慷慨激昂的語調,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
“各位領導,同志們,鄉親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不是慶祝勝利的終點,而是站在一個新奮斗的!”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屬于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屬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屬于我們青峰縣幾十萬勤勞質樸、不屈不撓的父老鄉親!”
“是你們,用布滿老繭的雙手,在貧瘠的土地上刨出了希望;是你們,用堅韌的脊梁,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也扛起了青峰脫貧致富的夢想!”
“這五個月,我們啃下了柳樹洼二十年的硬骨頭,讓三十七戶失地農民拿到了遲來的補償,看到了安置新居的曙光!”
“我們重啟了清水河塵封的舊案,讓正義的陽光穿透迷霧,告慰了破碎的家庭,也擦亮了法治的尊嚴!”
“我們關停了污染毒瘤恒發實業,用決心換回了母親河重新流淌的清波!”
“我們建起了‘東市集’,讓零散的攤販有了遮風擋雨的家;我們引進了綠色產業,讓‘青峰模式’的藤蔓上,結出了更多元、更可持續的果實!”
“我們啟動了‘困難群眾清零行動’,把黨的溫暖,送到了群眾最邊緣、最絕望的角落……”
臺下,許多人的眼眶濕潤了。
那些親身經歷過柳樹洼上訪無門的老人,那些在清水河案中失去孩子的父母,那些曾經守著被污染河水欲哭無淚的村民,那些在東市集找到了安穩生計的攤販……他們用力地鼓著掌,淚水無聲地滑落。
“脫貧摘帽,只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
鄭儀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青峰的路,還很長!”
“產業基礎還不牢固,抗風險能力還很弱;教育、醫療、養老這些民生短板,依然突出;鄉村治理的精細化水平,亟待提升;一些歷史遺留的深層次矛盾,還需要我們久久為功……”
“我們絕不能有絲毫的松勁懈怠!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下一步,我們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頭等大事!”
“要讓‘青峰模式’的根扎得更深,藤蔓伸得更遠!要讓中藥材、綠色制造、生態旅游這些特色產業,真正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飯碗’!”
“要下大力氣補齊民生短板!讓我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讓我們的老人病有所醫、老有所養!讓我們的鄉村更美、更宜居!”
“要持續深化基層治理創新!讓‘困難群眾清零’成為常態!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亮青峰縣的每一個角落!”
鄭儀的目光如同火炬,掃過全場:
“鄉親們!同志們!”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
“讓我們繼續發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拿出更大的決心,付出更實的努力,把青峰縣建設得更加富裕、更加美麗、更加幸福!”
“有沒有信心?!”
“有——!”
山呼海嘯般的回應,帶著滾燙的溫度,直沖云霄!仿佛要將這秋日的晴空都點燃!
表彰大會的熱浪尚未完全散去,縣委大院里的喧囂漸漸沉淀,空氣中還殘留著鞭炮的硝煙味和人群散去的溫熱氣息。
鄭儀送走最后一批前來道賀的鄉鎮干部,臉上的笑容還未完全斂去,省委副秘書長、省扶貧辦主任李靖便走了過來,臉上帶著一種不同于大會上的、更為私密的笑容。
“鄭書記,辛苦了!走,找個安靜地方,徐省長特意讓我帶幾句話給你。”
鄭儀心頭微動,面上依舊沉穩:
“李主任請。”
兩人沒有回辦公室,而是沿著縣委大院后側一條僻靜的林蔭道緩步而行。
深秋的梧桐葉金黃燦爛,在午后的陽光下鋪了一地碎金,踩上去沙沙作響,更襯得四周一片靜謐。
“青峰這一仗,打得漂亮!”
李靖開門見山,語氣真誠。
“徐省長在省里看了驗收報告和大會簡報,非常高興,連說了三個‘好’字!‘青峰模式’算是徹底立住了,成了全省標桿!”
“都是省委省政府領導有方,徐省長親自點題、大力支持的結果,我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鄭儀謙遜回應,目光平靜地看著前方鋪滿落葉的小徑。
“該做的事,做到這個份上,就是大本事!”
李靖拍了拍鄭儀的肩膀,話鋒卻極其自然地一轉,聲音壓低了幾分,帶著一種推心置腹的意味。
“不過啊,鄭儀,樹大招風。青峰這一炮太響,你這位‘操盤手’,現在可是全省矚目的焦點。”
他停下腳步,側身看著鄭儀,鏡片后的目光帶著深意。
“省里……有些風聲了。”
鄭儀的心微微一沉,但臉上依舊波瀾不驚,只是腳步也隨之停下,做出傾聽的姿態。
“風聲?”
他語氣平靜。
“嗯。”
李靖點點頭,目光掃過四周,確認無人,才用更低的聲音道:
“有領導提出來,像你這樣有思路、有魄力、有實績的年輕干部,放在一個縣里,舞臺還是小了。應該放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頓了頓,觀察著鄭儀的反應,見對方依舊沉靜,才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