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部長……”
張定坤站起身,看向身旁的劉建華。
劉建華點點頭,掏出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條剛剛收到的新信息。
“剛收到匯報,另一組查實了合作社賬目和貧困戶簽約名冊,與鄭儀提供的材料完全一致,沒有虛假。”
劉建華的聲音在雨聲中格外清晰。
“抽查了七戶未在宣傳片露過面的農戶,六戶對合作社評價積極,一戶……就是那個楊老歪。”
張定坤沒說話,只是微微閉了閉眼。
這時,一輛濺滿泥水的越野車疾馳而來,吱嘎一聲停在田埂邊。
鄭儀撐著一把舊傘下了車。
他褲腿挽起,腳上的舊膠鞋糊滿了泥漿,顯然剛剛也奔波在其他地塊。
“張書記,劉部長。”
鄭儀快步走到兩人面前,雨水順著他的傘沿滴落。
“苗情怎么樣?”
他的目光直接投向腳下的柴胡地,帶著一種農人看莊稼的本能關切。
張定坤深深地看了鄭儀一眼。
眼前的年輕人,臉上沒有一絲昨日會議上的精明干練,也沒有被調查時的緊張辯解。
此刻的他,更像一個冒雨查看自家莊稼的農人,眼神里是對這片土地和生長于其上那些脆弱生命的切實關注。
那份專注和憂慮,裝不出來。
張定坤指了指地里:
“剛冒芽,看起來很精神。”
他頓了頓,聲音有些干澀:
“那個楊老歪……”
“那是我們工作沒做好。”
鄭儀立刻接口,語氣平靜而坦誠。
“他是村里的老問題戶,也是我們扶貧攻堅最硬的骨頭。合作社帶動了絕大多數人,但總有極少數,因為長期積貧積弱養成的惰性和惡習,一時難以跟上。對這一類特殊困難群眾,需要更精細、更有針對性的幫扶策略,甚至需要外力干預。”
他嘆了口氣:
“我這個書記,有責任。”
雨點敲打著傘面,噼啪作響。
劉建華適時插話:
“鄭儀啊,定坤同志的意思是,基層情況千差萬別,有成績也有不足。關鍵是要有直面問題的態度和解決的決心。”
鄭儀點頭:
“我明白。工作組這次來,正好幫我們發現問題。楊老歪的情況,我馬上責成縣民政局、青山鎮和村兩委成立聯合幫扶小組,對他進行專項幫扶和監管。”
他目光掃過遠處那些在雨幕中若隱若現、忐忑不安的村民身影。
“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柳林村發展的紅利,真正覆蓋到每一個角落。這考驗的是我們基層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張定坤靜靜聽著。
沒有推諉,沒有辯解,只有對問題的清醒認知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遠處。
“張書記!”
突然,一聲帶著濃重鄉音的呼喊打破了沉默。
只見老楊頭冒著雨,深一腳淺一腳地跑過來,身后還跟著幾十個村民。
村民們大多上了年紀,穿著雨衣或打著破傘,有的還戴著斗笠。
他們不顧腳下的泥濘,很快將工作組和張定坤、劉建華、鄭儀圍在了中間。
老楊頭那張布滿溝壑的臉漲得通紅,手里緊緊攥著一張皺巴巴的紙。
他像是鼓足了畢生的勇氣,目光灼灼地看向張定坤:
“張書記!省里的青天大老爺!我是楊德福!電視上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