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兵核彈?
三天后。
彭林搬入到自己在軍工設計所辦公樓三樓的獨立辦公室內。
而在他的辦公室門口,則掛著副所長辦公室的銘牌。
這間辦公室雖然不大,但是生活和工作設備非常的齊全。
其中最讓彭林感到欣喜的,則是一臺被放置在辦公桌上的計算機。
這意味彭林從今天開始,再也不用手繪技術圖紙了。
他的工作效率將大大的提高。
這個年代計算機是絕對的稀罕物,除了科研和國防領域,個人很少擁有計算機的。
彭林研究了很久,打開了crt顯示器,使用軌跡球鼠標,再操作著軍工設計使用的unix系統,感覺既陌生又熟悉。
隨后,他開始用航空專用的catia軟件為仿制的支奴干直升機進行三維建模。
幾個小時后,他便完成了直升機機殼和主旋翼的建模。
“有電腦后,工作效率太高了!”
彭林由衷的感慨道。
之前他用手畫一張技術圖紙至少要兩個小時。
而一個零部件往往需要十幾張甚至數十張的圖紙。
但現在,他僅需幾個小時就可以在電腦上完成一個大部件的三維建模。
接下來,彭林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
便在計算機上完成了對仿制支奴干原型機的重新建模。
與此同時,他的腦海中也出現一道電子合成音:
研究項目名稱:逆向組裝支奴干直升機
難度評估:c
任務進度:100
任務獎勵:500科研點
他也終于完成了軍工輔助系統的
單兵核彈?
并且在國產工業基礎和材料落后的情況下,居然采用各種全新設計方案,讓國產仿制支奴干直升機的性能沒有絲毫降低。
尤其是彭林還提出了“模塊化”的建造方案。
直接可以讓國產支奴干直升機的建造組裝流程大大降低。
甚至連后續維修保養,都節省了巨大的麻煩。
劉文教授等人雖然都是國內直升機和軍工領域著名的專家學者。
他們此刻卻就像是學生一般,完全認真和思索著沉浸在彭林的講解中。
一直到數個小時后,他們才大致的理解和吃透彭林的設計思路。
“我現在覺得我們仿制的國產支奴干直升機生產出來后,甚至完全有可能比漂亮國的原版性能更加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