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嫻在擁抱趙慶舒的時候,從他的身上不著痕跡的取下了鑰匙。
十余載的夫妻,讓她最終還是找到了另一本冊子的所藏之處。
曾雅嫻把這本冊子親手交給了宋熹之。
宋熹之屏退眾人,打開這本冊子的時候,便發現這是一本志怪小說,上面記載的便是各式各樣的妖魔故事。
故事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若是不明真相的人,就算是在大街上撿到了這本冊子也看不出絲毫的端倪。
不過宋熹之還是將故事里出現的人名都一一標注了出來,接著與她從前抄錄下來的另一本賬本結合起來,抄錄下了一本賬目。
夜里賀景硯回來的時候,翻閱了那本志怪小說,直這出現過的名字都是京中受賄的官員名字,甚至連家庭情況和性格弱點都能對得上。
其中涉及的朝廷官員,有將近百余人。
宋熹之心中感嘆趙慶舒的謹慎,若不是他們這一點點的抽絲剝繭,壓根無法獲得絲毫的證據。
當天夜里,這三本賬目都呈到了皇帝的御書房內。
于是皇帝調派了御林軍,保護宮中諸人,又是吩咐安定侯暗中調派出軍營中的所有兵力,部分牽制住朝中有問題的官員,而另一部分的軍隊,則是分布在三個收容所的周圍,伺機而動。
等趙慶舒的人手和武器,全部潛入收容所之后,便開始行動。
曾雅嫻不知道具體的行動日期,她自從偷了那本賬本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只是時有聽見京中的流甚囂塵上,說皇帝因為行宮的那日刺殺,受了重傷,龍體日漸衰弱,時而昏迷,時而蘇醒,每日上朝不過是強撐著罷了。
而又是有傳說,皇帝這樣動怒的罷黜良妃和景悅公主,是為了保護她們,而禁足譽王,更是為了保護他的性命。
民間鬧得沸沸揚揚,而皇帝似乎一無所知,局勢完全有利于趙慶舒,可趙慶舒卻表現的很警惕。
他好像察覺到皇帝的想法和軍營中的動靜,整個人逐漸繁忙了起來,就連曾雅嫻都無法尋到他的身影。
分明知悉了趙慶舒的計劃,也是做好了所有的應對準備。
原本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事情,可不知道是否是處于了旋渦的中心,讓曾雅嫻的內心隱隱感到有些不安。
直到這天,曾雅嫻莫名的感覺府內的氣氛嚴峻且凝重,所有的下人皆是腳步匆匆,就像是身后有鬼在追一樣。
她感到有些心神不寧,夜里躺在床榻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直到她聽見外面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
等曾雅嫻披了衣裳打開門,看見的就是趙慶舒穿著一身鎧甲,手提長劍,一副神情凝重的模樣。
而他的身后火光重重,是無數裝備精良的士兵,眾人一同站在了庭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