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著東泰人不獨歡天喜地的把那堆廢銅爛鐵給抬了回去,還上趕著送了這么好的糧食來?
話說咱們的六首狀元才是東泰人的真愛吧?不然,如何肯這么大手筆的成全他?
了解了前因后果,即便幾人臉皮再厚,也不好繼續糾纏,無奈何,只得眼睜睜的瞧著魏明堂興高采烈的指揮著人把糧食拉往戶部庫房去了。留下幾位老大人風中凌亂……
“這才多大點兒糧食?”眼睜睜的瞧著魏明堂還真就一顆糧食籽都沒給自己剩下,周禮嚴悻悻的道,“瞧著吧,過不了兩天就沒了。到時候看那顆好米怎么辦?”
還善財童子呢,真以為銀錢是大風刮來的嗎?
這么多糧食作為敲門磚固然可以最快速度的令陳毓的地位穩固下來,可若想真的站穩,僅靠這些糧食哪里夠?須得最快速度的拿出真金白銀來才成。
其他幾人氣不過,也紛紛附和。個個咬牙切齒,直說若非看在皇上面上,非得找人拿麻袋把陳毓蒙了揍一頓不可。
只前腳剛說過這話,后腳就暗搓搓派人去打聽陳毓和成家小姐的婚期了——
雖然眼下還看不出來什么,可陳毓那小子好像真有兩把刷子啊。還是別想那些有的沒的,趁早想法子交好吧。
、第211章
?六首狀元陳毓被皇上特旨連召趕回皇城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京都,就在大家紛紛猜測以陳毓所建功勛,皇上會提拔他做什么官時,又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陳毓竟然連升三級,一躍成了炙手可熱的戶部侍郎。
再加上前不久忠義伯陳清和被賜以侯爵,人們紛紛咋舌之余,更是無比清醒的意識到,以陳家眼下的發展勢頭,必會成為大周又一家新貴。
連帶的陳毓甫一進戶部就送過去百十車糧食的事也有很多人私底下猜測,說不好就是皇上為了給陳毓撐腰而特意演的雙簧——沒瞧見嗎,那位陳大人年齡雖小,可在戶部衙門卻正經是人上人,威風絲毫不亞于戶部尚書魏明堂。
對于這個說法,體會最深刻的要數譚芩了。
作為主管東部地區錢糧奏銷事務的譚芩,自大災和東泰、大周戰爭接連發生以后,就成了整個戶部除尚書大人外最忙碌的一個了。
不說這本就是譚芩的份內職責,但就譚芩老家就在東部而,他也想盡最大努力幫家鄉人謀些福利,比方說錢糧方面盡可能多傾斜些……
可從前或許還可以辦到,眼下卻是只能想想罷了——
大周眼下的局面,能保證百姓不因為天災人禍嘩變就不錯了,因此每一顆糧食每一文錢全都被尚書大人死死摳在手心里,自己這樣的根本連邊都沾不到。
原想著傳中的那位六首狀元既然那么神乎其神,說不好真有生錢的門道,自己到時候好好巴結巴結,能讓他從指頭縫里給家鄉人漏點兒,也算對得起家鄉父老了。
卻無論如何沒有料到,自己眼巴巴盼了三天,都沒見著陳毓的影子!
哪有人當官當得這么難囂張的?就是有那仗著后臺硬目中無人的,不也得給大家留個好印象后,再偷懶摸魚耍滑嗎?
這陳毓倒好,新換了一個衙門,竟然連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果然不能相信傳,虧自己之前還興奮的不得了,以為從陳毓種種事跡來看,必然是個忠君報國的!
還想著走走這位新任侍郎的后門呢,現在瞧著是做夢都不要想了——
什么六首狀元、文武雙全,分明就是個仗著有后臺目中無人的紈绔公子哥。
只同人不同命,人家陳毓有后臺,家里又有錢,自然可以不把正經職位放在眼里,自己可不敢懈怠,畢竟一大家子還全靠自己這點兒俸祿嚼吃呢。更何況,平洲府吏周云峰這幾天接連到家中拜望——
平州府地處大周東部,是譚芩的家鄉所在,也是此次旱情的重災區,周云峰就是被知府委派,蹲點兒京城要救濟的。
自從聽說戶部新近得了一大批糧食,還是陳毓押運回來的,譚芩就上了心,彼時正好周云峰又一次登門求告,譚芩就讓他安心在館驛等三天。
依譚芩想來,三天時間,自己不可能還跟陳毓搭不上一點兒關系,那批糧食好歹是陳毓弄回來的,多少有些處置權,先通過他幫家鄉人要些來,也算對家鄉有個交代。
哪想到人家陳大侍郎如斯嬌貴,竟是連金面都不屑露一下。
這會兒說不好周云峰也要到了,沒幫人辦成事,怎么想怎么愧得慌。
周云峰這會兒也正等的心急火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