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上過醫學院。”
蕭若塵聳了聳肩。
林洋挑了挑眉,進一步追問,“那是家傳的醫術,中醫世家?”
沒有學院背景,卻被吳升榮如此推崇。
他猜測,蕭若塵多半是家里有點傳承。
然而,蕭若塵再次搖頭。
“也不是,半路出家吧。”
半路出家?
林洋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彎起。
原來是個什么都不懂的門外漢!
既非科班出身,又非家學淵源。
那他憑什么能坐在這里?
林洋心中那點因為史雪兒對蕭若塵表示好感而產生的不快,也變成了十足的鄙夷。
“恕我直,這大夏中醫峰會,匯聚的都是各地的名家國手,討論的也都是極為精深的醫理。”
林洋毫不客氣道:“你既然是半路出家,基礎可能相對薄弱一些。這種場合可能不太適合,不如還是多回家看看基礎醫書,打好根基比較重要。”
蕭若塵不咸不淡道:“學校里培養出來的人才有限,真正的醫道,未必只在書本和課堂。”
林洋漲紅了臉。
這不就是在諷刺他么?
一直沒怎么說話的范海,深深地看了蕭若塵一眼。
吳升榮對這個年輕人推崇備至,本來,他也想看看對方有何過人之處。
但這年輕人語之間,太過銳利。
再怎么說,林洋也是他的親傳弟子。
即便水平有待提高,也輪不到一個外人來說。
就在這時,主席臺上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
五位穿著素色長衫、氣度不凡的老者,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在評委席落座。
他們正是此次峰會的評委,來自太醫院的核心大醫!
為首一人,正是太醫院的副院長楊思明。
楊思明沒有過多的客套,舉著話筒到:“各位同道,歡迎來到臨安,參加此次大夏中醫峰會。”
“我等醫者,以治病救人為本,時間寶貴,多余的話便不說了。”
“我宣布,峰會交流正式開始!”
立刻就有穿著統一制服的工作人員,將一份份密封好的文件,分發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代表隊手中。
蕭若塵也拿到了一份。
打開文件袋,里面是一張詳細的病案記錄。
上面清晰地記錄著一個病人的基本信息。
性別女,年齡四十二歲,職業教師。
然后是詳細的癥狀描述:近半年來反復出現頭暈頭痛,胸悶氣短,食欲不振,多夢易醒,伴有胃脘脹痛,噯氣頻作。
舌質淡紅,苔薄白微膩,脈象弦細等等……
各種檢查數據、既往病史等也都一一列出,信息極為詳盡。
楊思明再次開口,“第一個案例,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信息已盡數列出。”
“請各代表隊根據病案,給出診斷,并擬定相應的治則與方藥。限時,二十分鐘!”
江北代表隊這邊。
林洋很想在師父和眾人面前表現一番,拿到病案后,興致勃勃地仔細研讀起來。
沒過幾分鐘,他就有了結論。
“師父,吳老,我看過了。”
“根據脈象弦細,以及病人情緒低落、時常嘆息、胸悶氣短等癥狀來看,病根應該在于思慮過度,情志不舒,導致心氣郁結,這是心病。”
林洋說的十分肯定,“心病及脾胃,心氣郁結則影響脾胃運化,故而食欲不振,這便是胃氣不暢。”
做完診斷,他又立刻給出了治療方案:“所以我認為,治療當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