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才未盡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李學武從保衛樓到主辦公樓的這一路上,撞見好幾對正嘀嘀咕咕什么的職工。
也只有機關職工會這么做,但凡有點身份的也不會在單位瞎傳閑話。
“李組長好——”
不斷地有人同他問好,李學武都是微笑著點頭應了,并未做其他回答。
直到遇見栗海洋主動迎出來了,他這才輕聲問道:“領導在呢吧?”
“聽說您來,延遲了一個行程。”
栗海洋倒是很直白,一邊請李學武進屋,一邊微笑著有什么說什么了。
“學武,來——”
李懷德見著他進屋,也是點了點頭,示意了對面的位置。
“早晨看見你出去了?”
“是,去了趟工地,要做復工準備。”
李學武隨口解釋了一句,便單刀直入,講起了今天來匯報的主題。
“還是工業資源整合,以及各工業項目生產進度的統籌工作。”
他翻開筆記本匯報道:“昨天辦公會上就想提來著,沒來得及。”
“主要還是為了即將開始的對外貿易工作做的準備,銷售處那邊給了一份清單。”
李學武將手邊帶來的文件遞了過去,講道:“今年的商務談判改了一下規制。”
“貿易管理中心的意見是請專家和談判代表組建專業化談判團隊。”
他表情認真地解釋道:“主要還是考慮從專業的角度切入對外貿易合作,更系統化。”
“這個沒什么難度吧?”
李懷德看著手里的材料,抬起頭說道:“我說過了,這種事你來定就好了。”
“我看接待的流程已經拿出來了,”他從手邊的文件堆里拿出了對應的材料,說道:“對外辦的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了?”
“是,正在有序地推進。”
李學武點點頭,匯報道:“目前正在做最后的梳理和補充,協調各部門做最后檢查。”
“嗯,你做事我還是放心的。”
李懷德翻看著手里的材料,說道:“關于工業生產這一塊兒,你找開元同志問一下。”
“需要催促的請生產管理處督促相關的業務,盡快把實際數據拿上來。”
他翻看到了數據的那一頁,問道:“銷售預估做的是比去年高了……35?這么多?”
“去年是三千多萬,今年能做到……”他在本子上簡單算了一下,驚訝地問道:“能做到五千萬的銷售?”
“相比較去年,電器、食品、汽車等工業的出口貿易額有了顯著的提升。”
“那也太高了,五千萬啊。”
李懷德敲了敲桌子,提醒道:“步子邁大了,小心扯著蛋。”
“汽車和電器工業有望完成一千萬的訂單。”
李學武算計道:“飛行器工業能完成一千萬,船舶工業五百萬,五金工業兩千萬。”
“食品和藥品,以及其他工業項目差不多能夠拿下五百萬的訂單。”
他將大概的貿易目標做了估算,又詳細匯報了各項目的重點工業產品和對口方向。
“汽車工業還是不能形成外貿有效規模嗎?”
李懷德看著資料問道:“紅星廠已經具有了吉普車、轎車、客車的生產能力了。”
“確實,咱們的汽車工業已經起步。”
李學武點了點頭,匯報道:“但起步的基礎太差,目前只能以廉價汽車作為主要營銷目標,否則沒有競爭力。”
“如果按照相對單價來計算,汽車工業在出口貿易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的支柱作用。”
“嗯,還是自主生產能力差啊——”
李懷德放下手里的材料,抱著胳膊說道:“缺少必要的工業技術,缺少一定的創新能力,拿不出代表產品啊。”
“是這樣的,”李學武認同地講道:“汽車工業的發展還是應該由內而外地進行推進。”
“利用國外引進的技術轉化生產,供應國內的汽車供銷市場,獲取資金研究技術和創新。”
他介紹道:“只有整體生產水平提升上來,才能匹配對應的技術研發和創新。”
“在這一期間,技術上追趕國外先進水平,生產上磨練技術和總結經驗,培養合格的工人和技術人員。”
“嗯,時間還來得及。”
李懷德點了點頭,思考著問道:“這一周期預計需要多長時間?在外貿拓展上有什么競爭力嗎?”
“周期預計在五年左右。”
李學武想了想,回答道:“技術上的壁壘還是需要時間來攻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對外貿易的競爭力主要還是體現在同等類型產品的價格優勢,以及對貿易渠道和經銷商的建設。”
他特別強調道:“定期邀請外商來廠考察和談判,是紅星廠有區別于羊城對外貿易會的核心優勢。”
“重點就在于核心商品的生產能力,同類別產品的大膽仿制和開發。”
“嗯,這一點我有了解。”
李懷德翻找了具體的數據,點在了一頁上,抬起頭講道:“五金工業兵器項目去年盈利頗豐,竟然是利潤最高的項目。”
“是66-6式狙擊步槍吧。”
李學武微微一笑,道:“今年的貿易談判,這個項目應該還是談判桌上的重點。”
“推陳出新啊——”
李懷德緩緩點頭,道:“與輕兵所合作,代工輕武器和單兵作戰裝具,是一個很好的引子啊。”
“去年下了1600萬訂單的阿特又來了。”
李學武抬了抬眉毛,笑著說道:“去年的訂單還在陸續交付之中,他已經顯得有些迫不及待了。”
“商人逐利,錙銖必較。”
李懷德哼笑了一聲,看著他說道:“是怕咱們貨賣三家,耽誤了他的訂單交付進度吧?”
“這應該是主要原因。”
李學武輕笑著附和道:“東非兵器市場出現了大量的svd仿制狙擊步槍,他賺的盆滿缽滿呢。”
“同svd做對比,66-6式狙擊步槍做了對應的性能調整和提升,毛子的生產和設計工藝還是太毛糙了。”
“已完成交付的訂單凈利潤兩百多萬元,”李懷德笑著說道:“今年土建項目的工程預算出來了。”
“兵器仿制的紅利還能吃幾年。”
李學武是匯報,也是提醒道:“國際兵器貿易市場還是以高精尖科技為主,盈利水平更高。”
老李聽明白了,李學武這是在提醒自己,別太期望輕兵器能支撐起工業基礎建設。
“還是那句話,步子別邁大了。”
李懷德輕笑著搖了搖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似是隨意地問道:“聶成林同志的后事安排的怎么樣了?”
“委辦和工會在做,梁作棟同志負責。”
李學武收斂了笑意,認真地匯報道:“昨天我同聶小光談了談。”
“嗯,怨氣很大啊——”
李懷德長嘆一聲,說道:“一直以來,紅星廠作為走在工業變革前沿的企業,一些政策受到了部分同志的非議。”
“但作為企業的掌舵者,大集體的班長,我還是對得起問心無愧這四個字的。”
“年輕人還是沖動了些。”
李學武并沒有接他的話茬,而是拉回話題講了聶小光的情況。
“我同他通報了聶成林同志的墜亡調查結果,他還是比較能夠接受的,答應會配合廠里完成后事的處理。”
“嗯,那就好啊——”
李懷德長出了一口氣,手掌按在桌子上,語氣蕭索地說道:“盡量消除影響吧,妥善處理后事。”
“家屬的情緒正在做工作。”
李學武猶豫了一下,還是匯報道:“但機關里的非議比較大,這方面單憑紀律監督是不好壓下來的。”
“如果壓的狠了,容易反彈,形成更難以處理的風波就麻煩了。”
“嗯,這一點我考慮到了。”
李懷德目光從窗外收回來,看向李學武問道:“你有什么意見?”
“昨天維潔主任叫了我和薛副主任談話,湊巧看到了聶小光這件事,就提到了這一點。”
李學武先是做了個鋪墊,而后直白地講道:“機關里各部門的思想動態還是以同情和反思為主。”
“同情?反思?哼——”
李懷德重復了他話里的重點,輕哼了一聲,表情似有不屑。
李學武頓了頓,這才繼續說道:“維潔主任和薛副主任的意見也是盡快平息這股情緒和思想波動,消弭影響。”
“主要提到了徹底調查大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錯誤行為,重新審議和糾正錯誤。”
他很是認真地講道:“必須立即停止相關人員的勞動改造程序,妥善安置,待審查結束后再做決定。”
“同時,對已經調查清楚的錯誤要加以改正和補償……”
李學武講了很多,李懷德聽的很認真,并不是最初他表現的那樣不屑一顧。
很大程度上,李學武現在講的話,就是谷維潔和薛直夫的態度,只不過是通過他進行委婉的表達罷了。
甚至兩人的態度已經代表了班子大多數成員的意見,以及群眾的心聲。
他當然不會忽視掉李學武的群眾基礎,更不會懷疑李學武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意見和態度。
李學武既然已經坦白,他參加了谷維潔和薛直夫的討論,并且將實際內容轉達給了他。
李懷德當然不會懷疑他的動機和態度,可見李學武也是支持這一觀點的。
直到李學武講完,他想了好一會,這才幽幽地問道:“你覺得調查得清楚?”
“且不論過去兩年的時間里有多少人牽扯其中,調查的工作有多大的難度。”
他敲了敲桌子,道:“目前的形勢又哪里會允許紅星廠倒查倒追,這不是開歷史倒車嘛。”
“還要就相關的錯誤決定進行否定和補償,這對于高速發展的紅星廠有弊無利啊。”
“但這件事勢在必行了。”
李學武提醒道:“當前最要緊的是平息影響,團結一心,清除掉晉級工作前的最后障礙。”
“我的意見是積極表態,認真調查,妥善處理。”
“嗯——”
李懷德還是很能聽得進去李學武的意見的,尤其是他講到的這幾點。
表態放在了
長才未盡
組織結構調整和布局李懷德一直都在做,可這工作不可能短時間內能完成的,既然說是盡快了,那就是在提醒他要分權了。
目前上級對紅星廠管理班子的改造力度很大,成員要擴展到十一人。
他如果不把權利分出去,又怎么能籠絡人心,繼續開展管理工作呢。
可這個意見對于李懷德來說無異于從身上往下割肉了。
他的眉頭再一次皺了起來。
能夠想到的是,晉級前后,紅星廠管委會班子會呈現更加松散的狀態。
薛直夫表現的如此堅決和活躍,說不定會同谷維潔聯系在一起。
說三足鼎立都差了,這特么是群豪并起啊!
真怕蘇維德高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他這管委會主任還做不做了?
谷維潔、景玉農、薛直夫、蘇維德、董文學、程開元,算上他和工會熊本成,以及還沒來報到的張勁松,這才是九個人。
也就是說,管委會想要達到十一個人組班的目標,紅星廠至少還需要兩個人。
他已經從上面獲悉,領導有意從外經貿安排干部來紅星廠組班,提升對外貿易的管理能力,交流經驗。
在此基礎上,李懷德能做的除了催促上級盡快落實外經貿相關干部的配置工作外,還能操作的便是最后一個名額了。
他的手在桌子下面捏了又松,松了又捏,好半晌才看向李學武,目光銳利地說道:“你的建議很好,很及時,但我需要你做更多。”
不等李學武表態,他便已經說出了自己的安排:“我會向部里申請,納你進入管委會,擔任副主任,完成最后一塊版圖的拼湊。”
“這……我不合適啊。”
李學武眉頭一皺,提醒道:“以我現在的工作資歷和能力,完全沒有資格擔此重任。”
“謙虛的話這里就不要講了,你的能力我比誰都了解。”
李懷德見他表現的很是抗拒,倒是符合了他內心的猜測。
剛剛也是有了試探的意味,看看李學武這次表現的這么激進是否有自私的一面。
現在看來是沒有的,有的只是顧慮和謹慎。
李學武當然會有所顧慮,鋼過易折,進步太快容易造成后勁不足,影響了往后的發展。
如果按照原本的設計,李學武按部就班地發展和進步,五年之后他才能登臺表演呢。
現在揠苗助長,對于李學武來說是一種風險,他當然會抗拒。
但李學武越是抗拒,李懷德越是放心。
如果這是李學武的謀算,他才不敢用呢。
董文學和谷維潔在管委會聯手,就已經是個問題了,再引李學-->>武入局,十一票去其三。
李懷德最擔心的便是管委會班子成員結構的問題,這是他掌握紅星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