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蒸發
“造船廠開始集中建設了?”
管委辦主任丁自貴主持召開了委辦工作會議。
李學武來的有點晚了,也是剛從李懷德那邊過來。
他一進屋,丁自貴便主動問了一句。
相關的工作通報,各分廠與部門同樣,每天都要匯報工作進展。
這些工作信息將會在提供給主要領導查閱的工作簡報上體現出來。
徐斯年那邊一有動靜,紅星廠這邊該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
“五個船塢,兩個大的,三個小的,同時開始船舶制造工程。”
李學武同會議室里的幾位點點頭,簡單地做了個解釋說明。
這也是他剛剛去李懷德那邊做的匯報,同時也溝通了造船廠那邊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工程真是夠緊的,”丁自貴點點頭,掐滅了手里的煙頭,看向師弱翁問道:“年初開始立項的吧?”
“去年,去年入冬以前就開始了。”
師弱翁倒是沒在意丁自貴這么問的目的,以及當初他在營城勞動的精力。
要說去營城勞動了大半年,挖塘泥、扛水泥、拽鋼筋等等,最大的收獲不是有了個好體力,而是學會了隱忍。
怎么說呢,以前他是要臉的人,文人嘛,通病。
從辦公室被李主任提拔到了管委辦副主任的位置上,驟然有些狂傲。
機關里的這些人怎么可能慣著他呢,尤其是面對機關大魔王李學武。
所以,吃一塹長一智,他在營城吃了足夠多的苦,心態也在基層得到了鍛煉。
上一次當著那么多領導的面被李學武撤了梯子,被李主任當場訓斥,你有見他抹不開面子跳樓去嗎?
工作上的事,就不能要臉。
剛剛李學武進屋時同他們點頭打招呼,他一樣笑著做出了回應。
丁自貴問他營城的事,他一樣用不急不緩的語氣做了解釋。
不用去想丁自貴是不是故意在羞辱自己,他對營城了解的多,人家問他,也是自然有道理的。
要自怨自艾,才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我去的那會兒,三號、六號船塢已經修完了,”他繼續介紹道:“回來的時候一號、二號和四號也修的差不離了。”
“現在主要是五號和七號。”
李學武坐在了敖雨華的身邊,攤開筆記本說道:“明年應該還會上八號和九號,是生產中小型貨船的船塢。”
“五號和七號還要多久?”
丁自貴頗為關心地問道:“五號是不是為生產萬噸貨輪做的修整?”
“對,沒錯,應該在這個月。”
李學武點點頭,確認回道:“9月份去營城調研,五號船塢已經在施工了。”
“造船廠為了趕工期,同時利用冬季的施工時間,采用了交互式的施工方案。”
師弱翁補充解釋道:“按照原計劃,這個月應該就能夠開始圣塔雅號貨船的建造工作了。”
“嗯,具體的還要看營城船舶那邊的工作安排,”李學武強調了一句:“可能會有所出入,但不會太大。”
“這就好,畢竟是
人間蒸發
李學才這個弟弟啊,天生的被家里保護的太好了,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有好處,也有壞處。
當醫生的,還是仁心多一些為好,李學武也沒指望他能多出息。
在車上,母親劉茵又問起了趙副院長的情況,自從趙俠沒了以后,聽說對方的身體不是很好了,尤其是這個時期,有了提前退下來的念頭。
李學武卻是沒在意這個,到了他們這個位置,不是說你想退下來就能退下來的,身后多少人跟著呢。
影響面太大了,不僅僅其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還包括工作上的環境。
看紅星廠工會主蓆熊本成就知道了,都被老李收拾成那嗶樣了,沒事就去廠醫院消耗消耗醫療資源去,可不還是堅持著,硬挺著呢嘛。
反正就是塊臭狗屎,賴也得賴在那,老李也沒有趕他走的心思。
這樣的人有存在的必要性,包括趙玉峰也是一樣,更何況中醫院有不少項目和工作都是他來負責的。
喪子之痛需要半生才能走出來,甚至要到臨終的那一刻也不會釋然。
但生活還要繼續,工作還要堅持,這是組織干部鐵的紀律。
——
回到大院這邊,恰好沈國棟接了麥慶蘭娘倆過來吃飯。
最近這半個月,不僅僅大哥大嫂回學校報了到,李學才、麥慶蘭、蘇晴等等,就連李學武自己也是一樣。
師母韓殊在學校辦公室里找他談了話,按照教授們共同出具的教學評估報告,經過學校教務處審核研究,決定將他的教學年級提到了大三。
也就是說,六五年下半年入學,到今年他正好追上了教學的進度。
雖然工作很忙,雖然學習的質量很一般,但他還是努力地堅持了下來,教授們也都給出了積極的評價。
他也知道,他是教授們在這兩年唯一帶教的學生,閉著眼睛都能拿第一,說合格,有多少水分是面子的關系,真的不好說,說不好啊。
首先,他是教務主任韓殊和校長裴大宇特別安排的教學任務。
其次,他是鋼鐵學院校企合作對象紅星廠的廠領導,是干部身份。
最后,在特殊的兩年時間里,這個學生不僅保護了教授們的安全,在人情世故上也做的讓人挑不出毛病。
雖然這個年代討厭學術虛假,更看不起走后門、走關系,但李學武的身份和超遠距離的眼光,以及獨特的思維能力,讓教授們心甘情愿地為他的學習成績背書。
不難猜測,當李學武隨同大三學生于明年畢業時,他的學籍里必然存在許多教授書寫的證明材料。
特殊的學生,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必然擁有特殊的畢業待遇。
“家里一切都好吧?”
李學武從倒座房里出來,麥慶蘭隨著沈國棟等人也送了出來。
他還是比較關心這個弟妹的,主動問道:“學校里有沒有為難的?”
“沒有,謝謝二哥關心。”
麥慶蘭微笑著回道:“暫時還只是恢復教學秩序,我們還在復習。”
“慢慢來,你有時間多自習。”
李學武點點頭,上車前交代道:“還是那句話,需要幫忙的,跟國棟開口,需要我幫忙的,打電話。”
“就這樣——”
不等麥慶蘭再多客氣,他給幾人點點頭,便上車打著了火往家走。
一路上想著大學的事,不禁就想到了廠里實習的那些大學生。
華清復課復工,教授和學生們回流,紅星廠研究所各個項目組難免的要受到影響,主要是實驗室的牛馬少了,真正有能力有技術的少了。
應對此局面,廠里也是多方協調,一方面跟華清展開深度合作,截留和引進畢業生來廠實習和鍛煉。
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協調教育管理部門,爭取在大分配以前拿到更多的大學生安置指標。
就像李學武對三弟學才說的那樣,水滿則溢,學校里的學生也是一樣,多到裝不下養不起的時候,必然是要分配下去的。
之所以現在沒有動作,并不代表上面沒有考慮。
主要是為了鞏固和維護目前的“勝利果實”,同時也是為了減少驟然分配,卻無法開展招生的影響。
似是李雪這樣,老三屆高中畢業后無法高考,直接進入社會工作的。
一旦恢復高考,開始了大學的招錄工作,勢必會引起一定的混亂。
所以,一邊是鞏固,一邊是維護,一邊又是研究辦法。
李學武知道,明年年底之前,這件事絕對會處理完全。
無論怎么是安排,這么多人截留在學校里,對誰來說都是個負擔。
大學生也是有補助的,反倒是考上大學以前要花錢讀書。
一個政策的實施,從來都不僅僅是影響一類人,而是更廣泛的群體。
慎重,慎重,再慎重。
——
十一月八日,星期六。
紅星廠管委會讜小組召開了自取消讜委會后的第一次組織生活會。
出席會議的有:
廠管委會主任李懷德;
廠管委會副主任谷維潔、程開元、景玉農、薛直夫、董文學;
廠工會主蓆熊本成;
列席會議的有:
廠讜委委員李學武、韋再可、鄺玉生、馮行可、呂源深、夏中全、丁自貴、卜清芳、郎鎮南、徐斯年、莊蒼舒、岑輔堯、蕭子洪、王羽正。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管委會讜組織生活會選取了新的讜委委員。
除管委會各組組長外,宣傳、技術、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也在列。
其他還有各分廠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如貿易管理中心、奉城一機廠、鋼城工業服務處、三產工業管理處等。
李懷德按照組織生活會主題要求,做了《堅持推進科學發展,沿著工業生產變革開辟的道路繼續前進》的重要講話,帶領全體委員認真學習了此前上級下發的指示文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