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吃了碗里最后一口飯,擺手拒絕了周亞梅再幫他添碗的示意。
“我盯著的不是發電站,而是發電站建成以后對周邊的影響。”
他挪了挪飯碗,認真地給她解釋道:“重工業、輕工業混合型集群產業基地,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見周亞梅搖頭,他挑了一下眉毛,說道:“未來,這里很有可能成為遼東工業的核心。”
“而產業集群不可能都是紅星廠自己的產業,包括上下游、配套等等,”他雙雙張開又聚攏,給她形容道:“這是一個新興的,亟待聚攏和抱團的大集體。”
“誰在這個時候參與了大集體的建設,誰就能拿到第一份回報。”
李學武手指輕輕地點了點桌子,看著她強調道:“而越早介入,便意味著在未來的大集體中,越有發權。”
“鋼城工業區的建設,未來一定會以電力能源為核心,開始新的工業變革。”
他摸了摸聽他說話入神的干兒子的小腦袋瓜,笑了笑,提醒他吃飯。
“你問我,關于工業區的打算,我能說給你的,你也聽不懂。”
好像是說給干兒子聽的,但周亞梅卻歪了歪腦袋,知道是說給她聽的。
李學武回過頭,正巧看見她的嘴角抿了抿,笑著說道:“但我能告訴你,規范化建設工業區,擴充電能潛力對咱們回收站的影響。”
“什么?回收站?”
周亞梅有些茫然地問道:“咱們在鋼城哪有回收站啊?”
確實,鋼城沒有回收站,老彪子等人在鋼城依托的主體是碼頭。
沒錯,他手里捏著的是當初從關東手里撬出來的那個貨運碼頭手續。
所有的人事和關系,都落在了碼頭上面,這才有的東風船務。
當然了,現在東風船務也沒有了,27條貨船的管理主體被“租賃”給了港城的順風遠洋公司。
李學武抿著嘴角笑了笑,說道:“以前是沒有,不過很快就會有了。”
“你是說……”周亞梅遲疑著,有些不敢置信地看著他問道:“今天彪子帶我們去,是為了去看……”
“對,是去看地,”李學武點點頭,說道:“紅星廠在這里打開了局面,未來會形成工業聚集旋渦。”
“到時候遼東工業就會安排鋼城工業為這里聚集的企業打開缺口。”
他看著周亞梅,很隨意地講道:“到時候咱們就能在工業區建廠了。”
“建廠?不是說建回收站嗎?”
周亞梅又懵了,這人說話怎么一會一變呢,她都跟不上節奏了。
這會兒就跟不上節奏了?
那一會回樓上她可咋辦?
“大站,不就是廠了嗎?”
李學武笑著問道:“有沒有想過,資源回收再利用,也是一門大生意。”
“那這電力是跟……回收站、廠有關系?”
周亞梅遲疑地問道:“很大的廠?”
“很大很大——”
李學武學著干兒子,雙手張開,夸張地比劃著,形容著,給付之棟逗笑了。
周亞梅卻是盯了他一眼,道:“不說拉倒——”
“不是不說,是沒辦法再說明白了”李學武笑著解釋道:“這一片未來都是生產基地,廢水、廢鋼、貴金屬等等。”
他挪了飯碗示意道:“這一塊的盈利預期,足夠咱們坐上飯桌,與大家一起吃飯了。”
——
周亞梅不知道李學武是怎么忍的,她自己倒是沒忍得住。
早早地哄了孩子睡覺,便要李學武抱她。
可能是來了四天,李學武只今天才過來。
也可能是最后一天了,明天他就要回京。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嗗吱、嗗吱……
早晨送李學武離開的時候,縱然有萬般的不舍,她還是捂著眼躲了過去。
今年李學武來了好幾次,她應該知足的。
比起煉鋼廠招待所等了他一宿的某位,周亞梅當然要知足。
不過這可苦了李學武了。
從上火車,景副主任就沒給他好臉色,一直到京城,兩人真是鬧掰了的樣子。
不過這種情況早就不是新聞了,紅星廠誰不知道李副主任同景副主任有矛盾。
到京城這天已經是周六的下午,臨近下班時間了。
李學武同兩位領導一起回廠點卯過后,便拎著行李乘車回家了。
剛到大門口,便見院里停著回收站的卡車。
“武哥,你回來了——”
正在卸車的沈國棟最先看見他的,笑著打了個招呼。
車下正忙活的幾人回頭,也都同他招呼了起來。
“姑父啥時候來的?”
李學武將包遞給了韓建昆,笑著走上前與尹滿倉握了握手。
尹滿倉剛開始還有點不好意思,示意了手上的煤灰要躲。
“下午到的大院那邊,”他解釋道:“國棟說這一車先給你送來。”
“是嘛,那也用不著您干活啊。”
李學武笑著招呼道:“進屋喝水,我這也是剛從外頭回來。”
“咱爺倆兒就甭客氣了——”
尹滿倉笑著擺了擺手,說道:“知道你出差了,我又沒啥事,就是來看看。”
“這還是順道了,不然想來我也是沒有時間,沒有機會。”
“順道啥啊,想來就來唄。”
李學武示意了屋里,道:“這兒就讓他們幾個忙活,咱們進屋歇歇。”
“快忙你的,馬上就完了。”
尹滿倉回頭示意了車上的東西,道:“你這剛回來,趕緊收拾收拾,等我們這忙完了,咱們一會再嘮。”
“那得了,我安排伙食,”李學武笑著說道:“到我這了,咱們喝點。”
這么說著,他繞過車邊進了門廳,對迎出來的秦京茹交代道:“準備晚飯吧,伙食硬一點,肉菜多油多鹽。”
尹滿倉不是李學武的親姑父,是他大哥的姑父丈人,是趙雅芳的親姑父。
但依著他和大哥的親近,同尹滿倉這兩年相處的也很好。
在紅星廠、在紅星村遇著了,他都沒有這么客氣過,因為這是在他家里。
到這來了,甭管車上的東西是不是人家送的,就在你院里幫忙,他多辛苦都得好好感謝人家,多親近客氣。
待客之道,在細節,在禮儀。
之所以要求菜硬點,便是如此。
北方說硬菜,代表了伙食好,一般指大菜,肉菜,諸如肘子或者燒魚一類的。
強調重油重鹽,是因為家里顧寧吃鹽輕,再加上有孩子,所以菜的口味偏淡。
來客人了,還是農村習慣了干體力活的客人,這菜的口味就不能淡了。
這就是細節,否則人家吃不慣,吃不好,就是你沒把人家當回事。
李學武在家里待客,還真沒有必須在意人家態度的,但他是要臉的人啊。
客人不滿意,就說明他沒禮貌。
跟門廳里,對秦京茹交代完,他往里走去換鞋,卻是見兒子爬了過來。
李寧自打學會爬了以后,這屋里地面半米以下,便沒有了小零碎。
很怕他不懂事,撿著什么就塞嘴里了。
養活孩子殊為不易,尤其是年歲相差較小的孩子,李姝的好多玩具,對于不懂事的李寧來說都有危險。
李姝小時候的玩具,多以巴掌大小為主,摔起來當當響的那種。
現在有小人了,小娃娃了,零件滿天飛,很容易被李寧撿到嘴里去。
母親劉茵見天的眼睛長在了孩子身上,片刻都離不開。
稍稍離開一點,不是磕了就是碰了,這屋里大,擺件也多,帶孩子也是力氣活。
這會兒見他進屋,李寧噔噔噔地爬過來,笑著就抓住了他的褲腿。
然后就像爬樹一樣,勉強著抓著他的褲子一點一點地站了起來。
小家伙還不會說話呢,但已經足夠聰明了。
仰著頭,嗓子里嗬嗬地示意著,要讓他抱。
孩子的視角,什么東西都偏低,唯獨被家長抱在懷里,可以看見絕大多數東西。
“叫爸爸——”
李學武換了拖鞋,一把抱起兒子,逗著他狠狠地親了一口。
小家伙用胖乎乎的小手推著他,又想讓他抱,又不想讓他親。
“都十月份了,光個大腚滿屋爬,”他拍了拍兒子的屁股,道:“冷不冷啊?”
李寧卻是好奇地看著門廳外,那邊好多人在忙活著,他嘴里叼著自己的手指頭,小模樣有多可愛。
這會兒韓建昆早把行李送來了屋里,還有一些從鋼城帶回來的土特產。
等他停好了車以后,主動往卡車邊上幫忙卸車去了。
劉茵接了孫子,示意兒子上樓洗個澡,換一身衣服,好輕松輕松。
“彪子家里挺好的啊?”
“沒往家里去,孩子太小了。”
李學武一邊上樓,一邊解釋道:“忙完都黑天了,再往家里去怕不好。”
劉茵理解地點點頭,說道:“行啊,他爹媽沒在身邊,你過去了多看看。”
“他丈母娘在那邊呢。”
李學武站在樓梯上介紹道:“他丈人跟我們一車回來的,不愿意待了。”
娘倆兒借著這會兒工夫聊了兩句家常,李學武便上樓去洗澡換衣服去了。
屋里已經燒了暖氣,雖然京城不比鋼城冷,但十月中旬了。
每年入冬的氣溫都不一樣,有的時候冷的早,有的時候冷的晚。
今年就挺早的,薄雪都下了一場,算是入冬降溫的標志了。
李寧八個多月,快九個月了,經過了一個夏天的成長,對溫度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了。
劉茵帶孩子,還是老一套,光手光腳光屁股的,只要肚子不涼著就沒事。
一樓那屋徹底成了李姝的房間,所有的玩具被拘束了起來,大魔王也沒了室外隨意撇玩具的資格。
剛回家沒見著閨女,是因為小毛驢上籠套了。
兩歲半的小丫頭在顧寧的教導下,開始學習基礎文化。
拼音、畫畫、寫字、認字、數字,甚至還會教她彈鋼琴。
你說這么小的孩子能會啥?
養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恰恰是這個時候最厲害。
他們說話可能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嚴謹,但學習能力絕對合格了。
再有,顧寧教她這些,也不是嚴格的逼著她學,就是帶著她玩著學,學著玩。
看圖畫書認知世界,聽故事學習人生觀,小孩子的教育從兩歲半完全可以開始了。
“爸爸——”
李姝早就聽見樓下的動靜了,這會兒光著小腳丫在爸爸一上樓就截住了他。
“哎——我閨女努力呢?”
李學武剛撂下兒子,這會兒又抱起了閨女,這澡咋洗,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李姝示意著爸爸到了書房,然后拿了草稿紙遞給他,示意爸爸點評幾句。
其實就是讓爸爸快點看,快點夸。
“哎呀,我閨女這字寫的真好看呀!”
李學武很是認真地端量了一下,問道:“告訴爸爸,這寫的是什么呀?”
“是李,李姝的李——”
李姝很是驕傲地說道:“這是我的名字,媽媽教的。”
“真棒啊,比爸爸都厲害了!”
李學武認真地點點頭,巧妙地打聽到了閨女寫的是啥,完后狠狠地夸。
“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都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呢,李姝真厲害啊。”
“嘻嘻——”
小孩子才是最純真的笑,面對夸獎展露出來的是內心的歡喜。
李姝好喜歡別人夸獎她,而爸爸恰恰是她的粉絲,做什么都夸她。
這會兒小手笨拙地捂著嘴,嘻嘻笑著問道:“那你小時候不會寫名字嗎?”
“不會,爸爸沒有李姝聰明。”
李學武搖了搖頭,哄著閨女道:“那李姝要比爸爸更聰明,寫更多的字,看更多的書好不好?”
“好——”
李姝點點頭,很是認真地答應了下來,又介紹道:“我、我還會數數呢!”
“是嘛!還會數數呢!爸爸都沒想到!”
李學武放下閨女,點了點她的腦門,道:“那等爸爸洗個澡,換了身上的臭臭衣服,你給爸爸數數好不好?”
“好——”
李姝興奮地點點頭,催促道:“那,爸爸你快點哦——”
“沒問題,你準備好了。”
李學武笑著說道:“等會兒爸爸抱你下樓,你給叔叔姑爺也數數,好不好?”
“李姝最聰明,最喜歡學習了。”
“我還會背古詩呢——”
——
辭舊迎新日,最是感恩時。
當讀到這里的時候,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正式地來到了2025年。
在這里,老武祝愿好哥哥好姐姐們,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順心,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