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的真面目
“剛剛我已經給中村先生介紹過了。”
李學武笑著示意了右手邊的孔曉博和夏中全,道:“這是我們的考察團隊負責人。”
座談會的座位安排很講究,左手為尊,讓給了客人,也就是三禾株式會社的人。
右手邊則是安排了紅星廠與701工程的工程師們,雙方最近一周接觸還算頻繁,相處的也很融洽。
就在座談會開始之前,孔曉博私下里跟他透露,合作的協議已經通過了冰飛的審核。
下一步將會是由一機部和三機部審核同意。
理論上,雙方還沒有達成該項目的合作協議,但實際上都知道已經可以談執行了。
重點不是冰飛,也不是三機部,甚至都不是一機部來做這個項目的主。
是紅星廠,這個項目只能是紅星廠的。
李學武很給面子,就在當天下午,兩人談話結束后,便安排辦公室負責了701工程團隊的接洽和服務工作。
主要是食宿方面,還有考察調研。
并沒有敝帚自珍,更沒有倨傲不屑,故意擺譜,而是很開放很包容地安排了他們參觀廠區。
主要是科研建設,以及未來生態化工業園區的建設情況。
李學武沒有時間,是沙器之負責的招待工作。
由對外辦組織他們前往相關部門調研,考察,了解紅星廠的實際情況。
這給冰飛快速通過了李學武的那份合作協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紅星軋鋼廠已經不能單純地用專業廠來概括和形容了,這里的規模太大了。
只聽相關的負責人介紹,站在整面墻壁的規劃圖前面看,就覺得心潮澎湃,心馳神往。
在法國建筑設計和工程團隊還沒有進駐的情況下,工程處已經就規劃做了很多前瞻性的設計。
這得力于李學武的超遠視角和敏感的工業嗅覺,以及他在紅星廠的重要影響力。
得以讓紅星生態工業園區在最初的設計中就帶有了時代和未來的特征。
高層辦公樓,全區域電話、電視、通訊覆蓋,地下倉庫和停車場(三防)前瞻建設,生活與科技完美地融入進了生產環境。
尤其是依照亮馬河打造的生態園區景觀,更是給來自冰城的701團隊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京城自古以來便是寸土寸金,在工業先行的時代,超遠視角地提出生態化建設的理念,轉移重工業,輕工業技術化的大動作,讓他們頓時覺得自己就是個土包子。
就在上周,紅星廠廠報和廣播中大力宣傳了位于鋼城的新軋鋼廠正式投建的新聞,總投資超過五百萬元。
據報紙上的較為詳細的報道看,紅星廠在鋼城絕對不止投入了上千萬這么簡單。
冶金工業項目、五金工業項目、汽車工業項目、電子工業項目等等。
別的他們還沒看出來,但紅星廠有錢他們是真的感受到了。
在這里的服務部,他們居然看到了活海鮮,還有豐富的外地特產。
只看工人對這些產品的態度就能知道,這些商品絕對不是時有時無的緊俏物資,是長期供應的。
重點是,紅星廠職工在內部供銷部購買商品是不用票的。
這是什么感念?
只要你有錢,這里的東西隨便挑,隨便選。
甚至牛羊肉這樣十分緊俏的物資,廠職工也能只用錢就買得到。
他們能說什么,只能說紅星廠太牛了,這里的工人太幸福了。
想想冰飛,想想正處于變革之中的單位,他們頓時覺得挺沒意思的。
私下里打聽,紅星廠也經歷了變革,比他們單位要早得多。
這得力于京城的地理優勢,這他們很理解。
但快速地完成變革,組建管委會,穩定局勢,開展經濟和生產建設,就讓他們跟不上思路了。
合著紅星廠的變革是來真的,根本沒有探索階段,直接成功了。
大家都還在互相學習,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你特么飛過去的,還在對面跑上了,你說氣不氣人!
他們當然不會問,也不敢問敏感的話題,只片語中能夠得知,紅星廠的損失極小。
相對于其他工廠和單位,這里的學習和變革是很溫和和穩定的。
屁話——
701工程團隊的人聽見這個介紹的時候都是這種想法。
肉食和各種副食品、工業產品無限量供應,職工福利這么高,誰會鬧?
別說紅星廠廠領導要求大家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就是領導要求大家加班也是都愿意的啊。
再看紅星廠的生產車間,以及新建設的三產車間。
這些人的嘴里就更酸了,因為這里對職工安全的關注度高太多了。
怪不得這里是雙預案和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發源地呢。
聽負責人介紹,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李副主任正在推動職業病防治的重點項目落實。
已經建成的車間都在這一方面實施了具體的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粉塵防治、勞動保護、定期體檢以及兼職衛生員。
就是現在的車間,也沒有以往普遍存在的臟亂差現象。
干凈整潔,安全有序是這里的常態,更是新職工入職培訓的
李學武的真面目
這不是巧了嘛,他們在奉城,紅星廠在鋼城,業務很相似嘛。
按照李學武的揍性,你想吧,他能放過這條大魚?
而且奉飛未來的命運也是夠波折的,這個時候介入合作,其實是個很好的機遇。
在遼東工業領域,有這么全面的業務單位還是很少見的。
不敢說整合掉對方把,但在合作中,完全可以通過聯合工業和三產工業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嘛。
最起碼的,把供應鏈推廣過去,就算在飛機制造上沒有辦法介入,也可以在其他領域展開合作。
供應鏈又不止飛機零部件一個品類,還有很多項目的。
但紅星廠未來或許要用到奉飛的機械和零部件。
奉城一機廠整合完畢后,紅星廠要在遼東地區打造首屈一指的機加工工廠,以最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給東北的老鐵上一課。
把廣告打出去,也要機床和數控機床賣出去。
我們自己的機加工工廠都在用這些車床和數控車床,大家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產業鏈的形成就是如此,供應鏈的拓展是持續的,高滲透的。
話說回來,冰飛別看離的遠,李學武要算計他們,他們也跑不了。
今天是701團隊在紅星廠,明天李學武就敢要更多的飛行器科研人員來支援建設。
你不來?
那你還想不想學習先進技術了?
你來了?
那我這正好有不老少的工作交給你們的工程師隊伍。
反正研究出來的成果你們拿出去鍕用,我這邊民用。
互不搭嘎,更沒有干擾,白撿的壯勞力。
甚至,今年開展飛行器工業制造,明年職業技術學院就要開班。
教師他都想好了,就用壯勞力。
以紅星廠在京城的科研環境和經費誘惑力,不信冰飛的工程師不迷糊。
今天我們得到了輕型直升飛機的生產線,是內地民用飛行器制造工業向前邁的一小步。
明天我們就要脫下褲子尿更遠更高更強——!
當然不能邁大步,步子大了要扯了蛋,尿手上怎么辦?
冰飛和奉飛入局的結果必然是內地更快地吃掉引進的技術。
紅星廠獲得上面的支持和幫助,以擴大和維護目前的對外貿易資格。
也就是說,紅星廠從外面通過商業手段拿回來的先進技術越多,上面通過工業部給與紅星廠對外貿易的口子就越大,權利就越多。
在維持民用商品高生產效率、高轉化率的趨勢下,紅星廠的產品必然會成為外貿的一張名片。
當形勢形成且穩定的時候,這里的對外貿易渠道就穩定了下來。
為什么要在津門搞貿易管理中心,而不是在京城?
因為京城不適合對外貿易管理,更不適合外商頻繁進駐。
但津門就不一樣了,這里本身就是內地與外商合作的重要口岸。
不要說這些年沒有對外貿易哦,其實生意一直都有在做。
封閉只是相對的,且不是咱們主動的,是某些小丑看不得咱們發財。
以津門為支撐點,紅星廠要在京城發力,撬動海外市場。
生產基地放在鋼城,分散在奉城和京城,就是為了吸納有效的資源。
當紅星廠對外貿易的渠道穩定后,就到了津門貿易管理中心迎來大發展的時候了。
不僅僅要有內地供應鏈企業入駐,還要有吉利星船舶公司這樣的企業入駐,共同貿易和發展。
而具有對外貿易特殊權限,技術和設備引進特殊權限的紅星鋼鐵集團在外商的眼中會愈加的有知名度。
在開展外貿活動時就有了更多的選擇和信用基礎。
以港城東方時代銀行為跳板,資金實現快速且活躍的流轉,能帶動國內一大批工業工廠實現外貿目標。
他們沒有資格和能力怎么辦?
如果通過進出口總公司,不僅僅在合同和定價權上吃虧受限,還在生產上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信任。
但現在供應鏈給了他們第二個選擇。
加入供應鏈,不僅僅能從國內企業拿到最合適的零部件,還有福利品以及生活用品。
更能把自己的產品投入到供應鏈中,以拿到生產訂單。
訂單是不是外貿他們不用管,紅星廠貿易管理中心會給與明確的生產要求和指令,溝通也是跟管理中心溝通,貨款更不用管外匯。
定價權并不會受限,但卻是以招投標的形式出現。
不占優勢,但也沒有劣勢,雙向選擇。
供應鏈企業完全釋放出產能溢出,且在三產工業上蓬勃發展。
這種情況更容易刺激工業的發展,同時也能帶動高水平的就業。
紅星廠軋鋼工業可沒招過人,新招的兩萬人可都是三產工業和聯合工業,妥妥的新投資工業。
紅星廠龍頭優勢顯現,在對外貿易中有了更為廣泛的商品目錄,談判的時候完全不用顧忌正治因素。
也就是說,在商商,這玩意兒該賣多少,你少給了可不行。
紅星廠在賺取營銷費用的時候,也把高利潤回報給了供應鏈企業。
這算不算市場化經濟?
不完全算,甚至有悖于市場自由化的理論基礎。
但你要說這是計劃經濟,又一點都不搭噶。
只能說計劃經濟條件下符合內地工業生產和貿易情況的一種經濟形式。
只公對公,公對外,就做中間商,就要賺差價。
貿易表現越優秀,在貿易主導權上越主動,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