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
六點五十五分從一號院坐車出發,六點五十九分到的醫院樓下。
過街道的時候因為下班時間,所以耽誤了一分鐘。
因為顧寧在家習慣穿著寬松睡衣,為了方便直接用棉被包裹了,被三人抬上的車。
下車的時候有醫院護工幫忙,所以多一分鐘都沒耽誤。
進產房的時間是七點零二分。
記得這般清楚,是因為李學武不停地看手上的時間。
醫院離家近就是方便,雖然心里有些慌,但所有的流程早都有所準備。
所以從顧寧招呼李學武的那聲開始,李家便開始了全家總動員。
生產包、棉被、啟動汽車,出門,到醫院,進產房,比上廁所的時間都快。
醫院暫時只有李學武和韓建昆在,秦京茹留在家里照顧李姝。
電話就是她打給醫院的,也打給了四合院那邊。
顧寧進產房前抓著李學武的手不放,最后是她們科室主任親自來了,這才松得手。
外科主任、產科主任、麻醉科主任齊上陣,在門口與李學武相遇并沒有多說什么,但對顧寧,他們并不需要下什么保證。
李學武更不需要為這里的醫療條件和專注所擔憂。
七點十五分,醫院的副院長親自過來同李學武寒暄了幾句,表達了關心,也表達了善意。
李學武很清楚對方的目的,一邊觀察著產房的動靜,一邊不失分寸地應付著這種客套。
他并沒有多待,在母親劉茵同李雪和姬毓秀出現在樓梯口的時候,便主動離開。
“什么時候進去的?”
劉茵有些著急地小跑著過來,對迎接上來的兒子便開始問詢著。
目光是盯著產房的門,對于李學武的介紹,其實她也并沒有聽進去多少。
李學武心里擔心,但面上一直保持著鎮定,安排母親在長椅上坐下,又同李雪和姬毓秀說了幾句。
“奶奶還要來呢,怕你們顧不上李姝,我說一會抱回去就是了”。
“跟秦京茹在家呢”
李學武坐在了母親身邊,他不坐下,劉茵也坐不住。
“我正哄著她洗臉,進衛生間的時候還沒事,出來的時候就告訴我羊水破了”。
“這哪有個準”
劉茵手按著兒子的膝蓋,盼著產房的門,嘴里有些絮叨著說道:“誰都沒敢說早點晚點,這個時間點算好的了”。
她手指頭掐著算,點頭道:“不管怎么說,沒趕到半夜里就算我大孫兒成全你們”。
“是,給我急的一腦門子汗”
李學武笑了笑,作勢擦了腦門一下,剛剛見風已經干了。
不過這動作還是逗笑了李雪和姬毓秀,她們也是好奇地看著產房。
大嫂生產的時候兩人都沒在家,也沒幫上忙。
這是聽著電話了,趕緊的收拾東西,娘三個坐了沈國棟的車便往這邊來。
“生完是在醫院住幾天?”
劉茵好像突然想起來似的,問道:“房間定好了嗎?”
“早準備好的,韓建昆回家取東西了”
李學武解釋道:“醫院給安排的單間,自己用什么準備什么,大概住三到四天,看情況”。
“是,是,是這么個情況”
劉茵點點頭,道:“單間好,省的鬧,一屋子人,誰都休息不好”。
這么說著,她示意了地上帶來的兜子,對李雪交代道:“這些送去房間吧……”
“這是啥?”
李學武按住了母親的手問道:“咋還拿東西來?”
“是我的換洗衣服”
劉茵解釋道:“等小寧生完孩子,你該忙忙你的,我跟在這陪護”。
“不是都說好了嘛”
李學武苦笑著攔住了母親,道:“離家這么近,吃飯、照顧小寧都有秦京茹呢”。
李學武苦笑著攔住了母親,道:“離家這么近,吃飯、照顧小寧都有秦京茹呢”。
“她哪里有經驗照顧產婦!”
劉茵拍著兒子的手勸道:“這你就甭管了,當婆婆的要是不伺候兒媳婦兒,咋抱孩子?”
“我跟小寧說過了,家里還有大嫂需要照顧呢”
李學武勸著母親道:“白天您有時間就過來,晚上再回去,夜里秦京茹在這邊陪護”。
“聽我說,媽”
他按著母親的手說道:“一大家子人呢,缺了誰也不能缺了你,哪個孫子都重要”。
“你這孩子!”
劉茵急了,不滿道:“伺候生產跟鬧著玩呢?沒經營咋能行,夜里翻身喂孩子的,沒明白人能行嘛!”
“你快別說了,該干啥干啥去!”
她擺了擺手,示意了李雪送行李,同時對兒子說道:“就是一樣重要,我才得來呢,不然成啥了”。
“二哥,家里吃飯不耽誤,晚上我們還回家呢”
李雪勸道:“你也說了,就三四天的事,要不媽回家也惦記著”。
“那也用不著這么……”
李學武無奈地笑著,道:“秦京茹早都準備陪護了,在家的時候也照顧孩子,經營上沒問題的”。
“我信不著她”
劉茵毫不客氣地打斷了兒子的解釋,有些任性地說道:“沒生過孩子的沒有發權”。
說完又對兒子叮囑道:“趕緊給你丈母娘打電話,她要是回來看護,我倒是不跟她爭搶”。
這么說著也是好笑,她知道親家在南方,不方便回來的,就是威脅兒子呢。
李學武卻是點頭道:“是該給那邊去個電話,早就說了的,要回來看孩子”。
“還真……!”
劉茵見兒子站起身要去打電話,著實意外了。
李學武還真不是跟母親嚇唬,到了值班室,用證件借了電話,打去了金陵。
這個時候的長途電話接通全靠運氣,好在是李學武的運氣不錯。
十分鐘沒到就接通了,丈母娘接的,問是不是生了。
每次李學武主動給南邊掛電話都會被問這一句。
顧寧是不會主動打電話的,李學武打電話問候的次數也不是太頻繁。
所以聽見是李學武的聲音,丁鳳霞便緊張地問了。
李學武則是緩了緩,這才講道:“媽,小寧剛進產房,您不用擔心,一切順利”。
“哎呦!哎呦!”
電話那頭的丁鳳霞也不知道是急的,還是高興的,話也說不出來,只嘆了兩句哎呦。
之后便聽見她喊了服務員,去叫領導聽電話。
交代完,這才又給李學武這邊問了顧寧生產的情況,問了醫院的安排。
李學武不厭其煩一一做了匯報,從晚飯前開始講起,直到說了母親和妹妹等人都在門口等著。
電話那邊傳來了顧海濤的聲音,很冷靜,告訴李學武他知道了,按計劃執行就行了。
“是”
李學武好笑地跟丈人對了話,差點喊出保證完成任務。
翁婿兩個都是行伍之人,對兒女情長很矜持,但也很在意。
電話那邊傳來了丈母娘埋怨的聲音,是說他兵帶多了,腦子僵化了,連閨女生孩子都要按計劃。
顧海濤卻是知道女婿為人的,不會將閨女置于危險境地,尤其是聽見女婿的匯報,都很好。
他沒再問詢閨女的情況,反而是問了問李姝有沒有人照顧,是否需要什么幫助。
李學武將家里的安排一一說了,也說了母親堅持來醫院看護的事。
“辛苦親家了,都是為了兒女”
顧海濤在電話里說道:“你媽去收拾衣服了,小胡去要最近的飛機票了”。
“家里一切都好,媽可以不用著急回來的”
李學武主動勸說道:“您二老工作那么忙,我和小寧比較擔心您的身體”。
“是要回去的”
“是要回去的”
顧海濤聽著女婿說完,這才說道:“我的身體還好,你們不用惦記,把你們的小日子過好,我和你媽是高興的”。
說完,又解釋道:“月末我會進京開會,到時候再去家里拜訪你父母,替我問候他們”。
有了李姝后,李學武已經是一名父親,特別能理解丈人的心情。
是關心自己閨女的,但不會給女婿壓力。
對閨女關心的表達方式是關心女婿,關心女婿的家人,甚至對他的叮囑也是以一種平等隨和的方式。
有人戲稱是女婿手握人質,在李學武看來,這真是一種無奈。
未來李姝也會長大,結婚,生子,他也會成為顧海濤一般的身份,做姥爺。
所以要珍惜這種關心,更要理解這種關愛。
在結束電話后,李學武又給韓殊主動打去了電話。
顧、韓兩家本就關系親近,又因為董文學與韓殊的結合,所以走動愈加緊密。
董文學是顧海濤照顧長大的,對顧寧視若親妹,韓殊對顧寧也是關愛有加。
自顧寧懷孕后,便經常來這邊探望。
現在電話要打給直近親屬,不能忘了她,否則要遭埋怨。
韓殊并沒有太過于驚訝,只是嘴里說著好,同時問李學武車方不方便接她。
李學武則是回答會安排司機去接她,叫她不要著急。
出了值班室,在產房門口找到了韓建昆,秦京茹也在,李姝正在姬毓秀的懷里。
她有些認生,醫院里的環境和氣味讓她愣愣的。
直到見到爸爸,這才張開手要抱抱,剛剛媽媽的事嚇了她一跳。
秦京茹說他們走后李姝便哭了一場,吵著要媽媽。
尤其是看著被棉被裹著抬走的場景,小小的她就已經知道了害怕。
也是連哄帶勸的,收拾了家里,給她穿了厚厚的棉衣,又罩了厚大衣,抱著她走來了醫院。
坐車到醫院四分鐘,走著來八分鐘,就是這么近。
李姝見著奶奶的時候哭了一場,這會兒見著爸爸又要掉眼淚。
她見著大人們都望著產房的方向,就知道媽媽在里面。
小手摟著李學武的脖子,哭的好傷心,嘴里呀呀地要著媽媽。
李學武示意了韓建昆,抱著她往外走,一邊哄著,一邊交代去接韓殊的事。
韓建昆隨李學武去過很多次了,自然知道在哪。
等目送他下樓,李學武這邊哄勸著李姝,給她解釋媽媽為啥要進醫院,又為啥要在這等著。
同時點了點她,說她出生的時候媽媽也是這樣的,他也是在外面等著了。
在李學武為人父
小聲跟顧寧說了幾句,護著她進了病房。
挪床的時候,李學武一個人就把顧寧抱了起來,李雪和姬毓秀等人托著頭和腳。
兩名護士整理了尿袋和監護設備,叮囑家屬做好看護清潔。
劉茵端著溫水盆濕了毛巾,趕了李學武出去,同韓殊一起幫顧寧做了衛生。
“李副主任記得擺酒”
……
周四照常上班,但他有了兒子的消息不脛而走。
也不知道這些人如何神通廣大知道了消息,又如何傳播的人盡皆知。
反正只要是他見著的,都會同他道喜。
李學武笑著回應,又安排彭曉力給各科室分了喜糖。
喜糖準備了很多份,包括醫院的、朋友的、親屬的、單位的等等。
給醫院的謝禮同大嫂當時不同,因為顧寧就是醫院里的職工。
尤其是身份所礙,不適合當面送禮,更不適合送重禮。
李學武以家屬的身份,給顧寧的科室送了喜糖,又分別給三位主任送了謝禮。
點到為止,只要情面到了。
給單位的則是比較直接,彭曉力和韓建昆抱著箱子分的,人人有份。
給單位的則是比較直接,彭曉力和韓建昆抱著箱子分的,人人有份。
喜糖不多,但就是個心意。
說是喊他擺酒,可李學武并不會請客招待他們,這誰都知道。
跟一般的干部不同,李學武的年齡優勢,身份優勢,注定他這一生的招待僅僅限于結婚那次了。
不收禮,不收錢,倒貼喜糖,怎么可能不得到對方的祝福。
只要母子平安,李學武真不稀罕熱鬧,尤其是怕給別人添麻煩。
但人情世故是躲不開的,昨晚與母親商量要通知誰。
顧寧還在醫院,所以能通知的只能是至近親屬。
顧家在京城的直近親屬有,但跟顧寧親的少。
不過李學武該通知的都打了電話,同時也解釋了丈母娘20號的飛機。
講了母子平安,也講了顧寧的狀態,說了丈母娘的情況,很直白地告訴他們,要來可以在20號以后再來。
有丈母娘在,招待他們也好方便,同時也給顧寧和孩子留出休養的時間。
昨晚孩子便抱回來了,醫生只說黃疸有點高,其他都正常。
其實黃疸高也正常,只要營養好,這項指標沒有不高的。
一般會在十天到十五天恢復正常,可能會早,也可能會晚。
解決的辦法就是烤燈,醫生既然都沒要求,自然就不會這么做。
顧寧則是半夜里下的地,睡了一大覺之后有了些精氣神。
李學武也是陪她著再次睡了,這才回的家。
要忙著家里的事,還要忙著單位的事,有了孩子以后,李學武更忙了。
“哎,學武”
中午吃飯的時候,景玉農叫住了他,提醒道:“營城那邊來電話,船舶制造設備到港了”。
“從港城采購的那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