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鸞解釋道:“智佳國的人,壽命普遍很短,大概五十歲左右,就算一輩子了。而軒轅國王,已經活了一千年。
要是論輩分,智佳國的二十代祖宗,與軒轅國王都能算朋友。所以,智佳國王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他,只好叫‘太老太公’。
好在今天這些國王,說話時都用軒轅國的口音,很容易懂,省得李哥你老是問東問西,我又得當翻譯官了……”
此時,那邊長臂國王,對長股國王道:“我和弟弟如果合作起來,簡直就是個完美的漁夫。”
長股國王問:“這話怎么講?”
長臂國王笑著道:“你的腿長兩丈,我的手臂也是兩丈長。要是去海里捕魚,你背著我。你的腿長,不怕水淹;我的手臂長,能深入海底抓魚,豈不是絕配?”
長股國王呵呵一笑:“背著你,確實能捕魚,但你要是一不小心撒尿,我往哪兒躲呢?”
翼民國王插話道:“聶耳國王的耳朵最長,你可以躲進他的耳朵里。”
結胸國王大笑道:“聶耳國王的耳朵雖大,但他最近耳朵軟,愛聽讒,經常壞事呢。”
穿胸國王提議:“依我看,不如躲在兩面國王的帽子里,還比較穩妥。”
毛民國王反駁:“帽子里,早藏著一張壞臉。他那兩面,已經夠難防的了,再加一面,我們恐怕只能看到影子就跑了。”
兩面國王冷笑:“那邊不是有個三首國王嗎,他有三面,你為什么不跑呢?”
大人國王笑道:“別說三首國王只有三面,就是再多幾面,也沒關系。
他的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而且表情始終如一,從不矛盾。
不像兩面國王,對人是一張臉,背過身去,又是另一張臉,變化無常,讓人捉摸不透,不知道藏著什么吉兇,不能不害怕,只能看到影子就逃跑了。”
淑士國王笑道:“我偶然間,想起華夏有一部書,是夏朝人寫的,晉朝人做的注解,可惜把書名給忘了。
那上面的注解曾經說過,‘長股國人,常常讓長臂國人,入海捕魚’。
沒想到,長臂國王你今天也恰好說了這樣的話,倒好像是故意引用這個典故,引得各位國王兄弟,從中生發出許多精彩的議論來。”
元股國王奇怪道:“這本書我從來沒有看過,不知道里面記載了什么內容?”
黑齒國王想了想,笑道:“我倒是見過這本書,上面奇奇怪怪的內容,應有盡有。大概各位國王兄弟,以及我們各自的家譜,都在上面有所記載呢。”
白民國王大喜:“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現在正好在修家譜,將來倒要買一部回來,考究一下我們的宗族脈絡。”
歧舌國王苦笑:“提起家譜來,我也想修,但實在是不知從何下筆。當初也不知道是哪個家伙,硬是把我們的國家稱為歧舌,還有人叫我們反舌。
‘歧舌’這兩個字,就已經夠讓人討厭的了,而‘反舌’更是荒唐至極。
況且華夏歷來有一種鳥,名叫反舌鳥,把我們跟這種鳥相提并論,豈不是太不倫不類了嗎?”
無腸國王笑道:“我聽說,那種反舌鳥,一到五月就不叫了,現在已經是十月,國王兄還照常說話,顯然你不是反舌鳥,由此可知是前人冤枉了你。”
巫咸國王大笑:“我聽說,海外有個麟鳳山,那里有一種反舌鳥,是不按季節亂叫的,或許國王兄,你是它的支派,也不一定呢。”
小人國王開玩笑:“國王兄以后要是修家譜,這條信息倒是可以采納進去的。”
歧舌國王惱聲道:“我只是說,‘反舌’這兩個字,不倫不類,怎么國王兄你竟然把我跟禽鳥論起支派來?這也太胡鬧了吧!”
君子國王笑道:“華夏的書上,雖然有反舌鳥,但民間通常叫它百舌鳥。就像當年蜀國的望帝,名叫子規,現在的杜鵑鳥也叫子規。
像這樣名字相同的,有很多,也沒什么大驚小怪的。”
歧舌國王搖頭道:“話雖這么說,但這個名字,終究不太雅致。我想請各位,幫我改換一個字。”
長人國王笑道:“我們國家的名號,一向以‘長人’為名。依我看,國王兄你們的國號,不如也用個‘長’字,就叫‘長舌’。
這樣一來,我們聯合起來,豈不是很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