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想著,問一下年輕人,或許有點希望,沒想到那些年輕人,一聽到問音韻,捂著耳朵就跑,比老年人還難打交道。”
李奕奇怪道:“他們這么害怕?你有沒有打聽出,國王定的是什么罪名?”
敖鸞點頭:“我也去打探了。原來,這是因為,歧舌國的文化氛圍,已經比不上鄰國,如今唯一還能與鄰國相提并論的,就是音韻學這門學問。
就像周饒國擅長機械制造,把飛車當作不外傳的秘密一樣,都是各自的專長。
國王擔心,鄰國再把音韻學也學會,那歧舌國就更難出類拔萃。因此,他禁止國民私下傳授音韻學。
但音韻學畢竟屬于文學藝術范疇,如果國民為了錢財,私自傳授給他人,又不好重罰。于是,國王定了個不太嚴重的懲罰規定。李哥猜猜看,是什么規定?”
李奕苦笑著搖頭:“我哪能猜出來呢,你就直接說吧。”
“他定的規定是:如果把音韻學傳授給鄰國的人,無論是臣民,沒結婚的終身不許娶妻,已經結婚的要立即離婚;之后再犯,就直接閹割。
有了這樣的規定,所以那些年輕人,一聽說要請教音韻學,那些已婚的就怕離婚,未婚的正渴望娶妻呢,聽了這話,都捂著耳朵逃走了。”
李奕嘆氣道:“既然這樣,你為什么不找那些單身的人請教呢?”
“那些單身的,雖然現在沒有妻子,不怕離婚,但誰能保證,他們將來不想續弦、不想納妾呢?
況且,單身的人,臉上又沒有寫著‘單身’兩個字,我怎么能遇到年紀稍大的,就問人家有沒有老婆呢?”
李奕聽了,不由得笑了起來,干脆用神念掃描歧舌國,很快就將音韻學弄到手,然后慢慢研究。
第二天,小秋終于將那只雙頭鳥賣掉了,賺了很多錢,笑得合不攏嘴。
這天,大船抵達智佳國,恰逢中秋佳節。
水手們都想著喝酒慶祝,于是早早地把船停泊好。
李奕聽說,這里的風景和語,與君子國頗為相似,便約上敖鸞和小秋,一起上岸,想要看看這里的人們,是怎么過節的。
另外,他也聽說過,智佳國的人,特別擅長計算,所以打算順便去探訪一番,了解一下他們的來歷。
沒過多久,三人進了城,聽到鞭炮聲聲,市場上擺滿各式各樣的花燈,買賣聲此起彼伏,很熱鬧。
小秋笑道:“看這些花燈,倒像是咱們那里的元宵節呢。”
敖鸞也覺得挺奇怪,打聽了一下。
原來這里的風俗,是因為正月天氣太冷,過年沒什么意思,不如八月天高氣爽,溫度適宜,更適合過年。
所以,他們就把八月初一,改成新年第一天,而中秋則變成上元節。
現在正好是他們的元宵佳節,難怪這么熱鬧。
李奕等人,一邊欣賞花燈,一邊打聽那些擅長計算的人。
問來問去,雖然找到幾個懂點皮毛的人,但都不太精通。
找了好久,忽然看到一家門口,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春社候教”。
李奕高興地道:“沒想到,這里還有猜燈謎的活動,我們何不進去看看?說不定,能碰上精通計算的人呢。”
敖鸞和小秋,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跟著李奕,一起走了進去。
剛過大門,在二門上又貼著“學館”兩個大字。
李奕和敖鸞,對視一眼,心里不禁一緊,有點想退縮,但又舍不得那些燈謎。
小秋笑道:“你們盡管大膽進去!他們要是想談文學,我那套‘鳥槍打’理論,在淑士國時,也有人佩服過,不必怕他們!”
李奕和敖鸞,只好跟著小秋,來到了廳堂。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