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破局之法。
從輿圖剛成之時,聽說的長陽府碧練山升仙崖,到這群世家子弟夢中所見,都透露著一件事。
這個世界,是有成仙概念的。
不同的是,傳聞中的仙路斷絕,萬年以降,從未聽說過成仙之人。
陳年抬頭看向丹陽方向,口中喃喃道: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我很期待你們破解出這兩句話時,會作何反應。”
《太上感應篇》千二百字,以“承負”為主,通篇都是勸善戒惡的教化文章。
獨獨這兩句,提到了成仙之道,甚至給出了明確的標準。
一般人或許不會在意,但對那些走到人間絕巔、壽元將盡的頂尖術士來說,這兩句就是絕殺!
那些站在此界巔峰的人物,只要有一個愿意試上一試。
上行下效,其所造成的影響,就足以影響一大批人!
“要想引起這些人的重視,那天書的逼格就絕對不能掉!”
陳年看著畫面中正在激斗的兩人,目光一凝陷入了沉思。
山谷的計劃,原本只是一個拖延時間的小手段。
隨著事態的發展,其內容一改再改,到現在已經變得舉足輕重,隱隱有了影響天下大勢的苗頭。
就憑《太上感應篇》中的這兩句話,就不能草草收尾。
“第二關,以猖鬼試煉,敗者淘汰,然后捉對競逐。”
“爭勝奪魁,勢不能久,最多能堅持三天。”
“我還需要五日才能功成,還需要讓他們帶些消息出去。”
“《太上感應篇》開篇有云: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算盡則死!”
“但孤篇不成,還需相互印證。”
陳年閉目沉思良久,猛然睜開眼睛:
“有了!”
陳年將拂塵一揮,朱筆勾畫間,谷中幻境流轉。
為淘汰之人設置了一道可以通往前殿的路徑。
“過第一關者,當入前殿,授《太微仙君功過格》。”
“其中功格四門三十六、過律四門三十九,自記功過,以考其行。”
“此書不涉法門,正好可以與《太上感應篇》相互印證。”
《太微仙君功過格》與《太上天壇玉格》完全不同。
《天壇玉格》的功過,乃是玉格隨功遷轉之憑據,救得百人方算一功。
《功過格》則全在微末細節,在自省,以明自身所為。
以術救人,救一人為一功。
心起惡念要害人,想一人就為一過,傷人性命為百過。
一千三百善看似簡單,但按照此界術士的作為。
其犯過律要想折消,耗費的時間至少要數年,甚至數十年記。
此界人心好偽,教化之法,強加于人,只會適得其反。
因勢利導,以其欲攻而其心,效果遠超自行宣揚。
“功過格有了,求仙標準有了。”
“壽元將盡,長生成仙的希望就在眼前,你們要作何選擇?”
“閻侯清,再予你五日,五日之后,貧道親自取你性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