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個星期,最終常夷拍板選了套市中心的老小區房子。
三室兩廳兩衛一廚,足足一百五十平,完全夠他們兄妹住的。
而且交通便利,醫院學校都很近,這個小區附近還有家大型專業培訓機構,常希可以去那里補課,不管能不能考上大學,起碼能混個文憑出來。這也是常夷選這套房子的真正原因。
一零年的北江房價還沒有炒上天,大多是五千一平,再加上房子是二手房,還能再便宜點,因此這套房子最終以七十萬的價格成交。
房子過戶時,簽的是常夷的名字,常希覺得,這是妹妹的買命錢,一百五十萬也是妹妹爭取來的,于情于理都應該把房子留給妹妹。
常夷沒有拒絕,這本來就是事實嘛。
房子過戶后,常希買了些禮物和補品回到老家,將家里那些不易存放的物品或者食物,都送給了老村長一家,順便將禮物送過去,請老村長幫忙看一下老屋。
老村長這才得知,他要帶著妹妹去市里生活。
村長驚住了,連忙勸阻,他覺得常家小子去了趟市里,心就飄了,大城市生活哪有那么容易,他們兩個小娃娃沒依沒靠的去了就是找死。
常希也沒說自己買房子的事,只說如果混的不好再回來,反正老家有房子。
老村長勸不住,嘆口氣罷了,臨走前還說叫他們省著點用錢,常希一一應了。
過了大半個月,云霧村的村民才知道常希帶著妹妹搬到市里去了。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他倆,都說最多一年,兩人就得灰溜溜的跑回來。
可是,等啊等,過去三年五載,那座山腳下的老木屋,再也沒人回來住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