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康不想給皇上的私庫賺銀子
周瓊月到現在,終于實現了她想養老的愿望,她那個好兒子,不僅把她手里的皇上的產業接手過去了,還把王府的產業也接手過去了。
現在周瓊月手里就管著她自己嫁妝的產業,日子過的安逸的很。
不過周瓊月漸漸的也看出了,袁朝康管和她管的區別了:袁朝康則是更比她會用人,敢用人一些。
以前周瓊月管的時候,每天忙的要死。而袁朝康接手過去上手之后,還有時間去收服小弟。
周瓊月簡直是不佩服都不行。
本來周瓊月以為她就這樣,悠哉悠哉的等著袁博樺回來就好了。
結果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朝堂的御史聯合上書彈劾周瓊月,中心思想就是女子不應該干涉朝政。
周瓊月聽見這個消息的時候,都懵了。她一天宅在家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去哪里干涉朝政?這些老大人不會吃飽了撐的吧!
周瓊月雖然聽見這個消息,但是也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只是沒有想到過了幾日皇上就召她進宮了。
臨進宮之前,袁朝康給周瓊月提了個醒,說是沖著她手里的生意來的,讓她把賬本帶著,趁這次機會甩出去。
能夠支撐一國戰爭的產業,誰看了不眼紅呢!剛好袁朝康也不想幫別人掙銀子,還不夠累的喲!
本來兒子提醒周瓊月的時候,周瓊月是不信的。畢竟這些年掙的銀子,周瓊月敢拍著胸脯說,她真的是一點都沒有往王府里里面拿,全部都用在戰場上了。
不然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四年多,怎么可能堅持的下來。
周瓊月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為這場戰爭打這么久,皇上從來沒有提過差銀子和糧草的事情。整個朝堂誰不好奇皇上私庫這么豐厚,究竟是何人在管。
皇上和周瓊月本來也沒有打算遮掩,所以有心人能夠查到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過周瓊月是聽勸的人,既然兒子這么說,周瓊月還是在進宮的時候把賬冊都帶上了,還把相關的鑰匙地契人契都帶上了。
周瓊月本來自己都不想管,現在兒子也不想管,她當然也想趁此機會交出去了。
本來周瓊月覺得皇上要是聰明,她根本沒有交出去的機會。但是周瓊月還忘記了兩個字,‘忌憚’。
現在袁博樺手下有兵權,還救過太上皇,說句權勢滔天也不為過了。周瓊月手里再握著巨額的產業,皇上能睡著才怪。
等周瓊月進了御書房,看見滿大殿的官員,她就知道這次又被袁朝康那個小子猜到了。
周瓊月不知道的是,這些大臣能夠齊聚在御書房,還有他那個乖兒子的手筆。
袁朝康覺得,打仗的時候,他們一家子拼命掙銀子就算了。和平時期,他才不想為皇上的私庫勞心勞力的。
他當皇上的時候,都是苦哈哈的,憑什么別人當了皇上,還是他苦哈哈的。
周瓊月也就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大殿里面的人而已,行禮什么的,還是一套不落的。
“臣婦見過皇上,皇上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