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期卻擺擺手,“沒關系,你是袁漁同學最好的朋友。”
肖岑長了張嘴想要解釋,卻沒辦法解釋,因為小漁也許直到他的心意,但他還沒有正式地告白,因此他只是她的朋友。
“走吧,我們先上山吧。”姜漁適時地插話,總感覺心虛的很,有一種被捉奸的感覺。
“小魚,你吃過飯嗎?”肖岑很貼心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包子遞了過來。
這熟悉的一幕重復出現在記憶之中很多次,從小到大肖岑便是如同一個哥哥一樣照顧著袁漁。
像是一個溫柔的哥哥一樣,保護著袁漁。
“還是熱的。”姜漁接了過來,感受到包子的熱乎,應該是剛買不久的。
這證明了他是特地踩著時間點買的,而從小學中學高中似乎這樣熱乎的包子是一直如此,這樣細水流淌的溫暖與愛意十足的打動人心。
“肖岑,謝謝你的包子。”
肖岑卻輕輕擺手,“已經習慣了。”
“你喜歡睡懶覺,早上通常是吃不上飯的,而我能做的是給你帶個熱乎的包子。”肖岑的話引起梁期的深思,他想肖岑果然比他更了解小魚兒的習慣,早晨睡懶覺是會被認為不務正業,連他從前也是如此認為。
對于那些上早課總遲到的學生他沒有好臉色,強硬而偏執地認為那是不夠勤奮和努力的行為。
可實際上,人與人的時間精力狀態在一天之中的分布是有差異的,有些人熱衷于早起,早上精力狀態充沛,而有些人下午精神狀態充沛,更有些人是晚上精神抖擻,在最好的精力狀態下解決自己最艱難的任務是最優選擇。
而若是強求自己和那些優秀標準的人做到一樣,那是對于自己的苛責,是沒有真正地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體現。
“這真是個好習慣。”姜漁很認同,“可惜這樣我就更加依賴你了,因為你會為我準備吃的。”
肖岑被姜漁的說法逗笑,“那你這是在責怪我把你帶壞了?”
姜漁搖頭,“怎么可能,多虧了你在我身邊,否則我的胃也不好了。”
“那我是你的生活小助理,幫助小漁養胃。”這話肖岑說的很自然,因為兩人之間是長達二十年的感情,幾乎不用語就熟悉彼此的一切。
姜漁明知這種情感不可替代,換之,沒有人能夠取代肖岑在袁漁心中的地位,可也不知是因為太過熟悉對方的一切,讓她對于回應肖岑的情感變成了一種阻礙。
人對于可以預知的結局往往沒有興趣,就像是當你沒有親自去看過某個電影時,你的內心腦海對于電影總有一千種想象,對于旁人對于它的描述總是保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你不會要求別人幫你去看電影,因為從別人嘴里傳達出的東西總有種變了味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