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連續工作了幾天,蘇韻婉這里就存了六百斤的豆油。
她又讓何項北上職時候,順路去旭日書局看一看,付恒信是否還在落日鎮,若是他還在,就請來家里一趟。
目前豆油產量低,不適合在市場上大面積推廣,前期就先與酒樓合作最方便,也省去了蘇韻婉到處找銷路的煩惱。
何項北去旭日書局,詢問付恒信是否在,孫掌柜告知他,大公子已經離開數日。
他就想著,到縣城再尋一家酒樓問問。
誰知,他一腳剛剛邁出旭日書局的門檻兒,就看到遠處駛來一輛外觀十分騷包的馬車。
這正是付恒信的專屬座駕。
何項北急著去衙門上職,簡單將事情與付恒信說了一下,后者聽說有這么好的油,馬不停蹄直接趕去了麥禾村。
蘇韻婉沒有急著向付恒信推薦豆油,而是親自下廚炒了幾道小菜讓他品嘗。
付恒信對豆油做出來的菜肴贊不絕口。
最后兩人達成協議。
蘇韻婉以每斤一百文的價格,將家中生產的豆油,一年之內,保證獨家出售給付家。
付家也要承諾,不管何家生產出多少豆油,必須照單全收。
協議簽訂當天,付恒信就命人去城里叫車,將豆油全部運走。
六百斤豆油,蘇韻婉就收到了六十兩銀子。
其中去掉黃豆的成本和雇人以及壇子的費用,她凈賺了五十兩。
別小瞧這五十兩銀子,僅僅是作坊五天的收入。
若是換做普通人家,全家人累死累活的,一年可能也賺不到這么多。
蘇韻婉也沒有什么大的志向,她也不想太過于招搖,安安穩穩的賺點小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挺好。
況且,豆油作坊隨時都可以擴展,這都是以后的事情,不著急。
日子就這樣平淡的一天一天過去,何家再次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顧遠之將紅薯和花生樣品,連同折子一同上報到京城。
皇帝親口品嘗后,對此贊不絕口。
花生可以榨油,是利國利民的好東西,但這遠遠不如紅薯的高產量更吸引人。
皇帝下發圣旨,讓顧遠之以昔陽縣作為試點,明年春耕開始大面積種植這兩種作物。
并且給與獻出種子的何家做出嘉獎。
皇帝沒有多想,以為何家就是普通農戶,給什么官職也不合適,不如真金白銀來得實在。
因此,連同圣旨一并送到昔陽縣的,還有白銀千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