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好聚好散
劉斐可不是個傻瓜,他心里跟明鏡兒似的,女人被休與和離那可完完全全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和離成功的,都是因為男人有錯在先,女子掌握證據后,到官府衙門將證據呈上,然后申請和離。
官員判定男人有錯后,準許雙方和離。
還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到官府出具一份和離文書即可。
相比之下,單純被休掉就簡單多了,說白了就是男人一個決定的事兒。
但同時也意味著這名女子會遭受更大的恥辱和社會壓力。
然而,被休與和離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被夫家掃地出門,后者則是可以帶著自己的全數嫁妝離開。
何月月滿懷期望跟著劉斐回到婆家想要好好過日子。
可是,即便劉斐辭掉隔壁鎮上的活計,她的日子也沒有變得好過。
先是弟妹買給自己與小妞妞的布料被劉翠搶去,劉斐視若無睹,甚至還說,都是一家人,有好東西就大家一起用。
看著女兒每天因為自己沒奶水餓得哇哇哭,何月月早就生了帶著小妞妞離開劉家的心思。
可她又擔心自己的名聲影響到娘家人,才遲遲拿不定主意。
本以為今日和劉斐一起回娘家,后者忌憚自家弟弟,回去以后能改一些。
誰知,劉斐到了這里不但大不慚的要弟妹的豆腐配方,還當著娘家人的面兒威脅自己。
何月月對劉斐徹底失望了。
她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年紀,往后的日子還很漫長,她不想自己和小妞妞一輩子都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
想到這些,何月月突然就有了勇氣。
“劉斐,在你劉家過得根本不是人的日子,我已經夠了,七出之條我都沒犯,你沒有理由休我,我們要分開,也只有和離這一條路。
你若是還想保留些顏面,就同意和離,咱們好聚好散。”
有關和離的事情,何月月悄悄跟隔壁一位嬸子打聽過。
那位嬸子就是一個少見的和離婦,一個人帶著兩個兒子度日。
日子雖然艱難了些,勝在沒有那些讓人惡心的破事。
那位嬸子很同情何月月的遭遇,但自古都是勸和不勸離,人家也不可能勸何月月去和離。
但她也是有在先,如果何月月真到了要和離那一天,她愿意冒著被劉家人記恨的可能,出面幫何月月作證。
這樣一來,何月月被婆家人苛待就有了人證。
物證嘛,她身上新傷疊舊傷,哪一條傷疤不是鐵一樣的證據?
劉斐還是
咱們好聚好散
若是何月月跟他和離,他還去哪找這樣的媳婦兒?
更何況,眼看著何家大院子都建起來了,又有賺錢的營生,放著這樣有財力的岳家不要,他是瘋了嗎?
許氏見劉斐如此,冷哼一聲,身上的氣勢絕不是那種小門小戶婦人可以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