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宋耀東對宋星辰給宋大川種子而不是給吃的,沒有意見。
回想以前宋大川的所作所為,他們如今對他這樣,已經算是有孝心的了。
而從始至終,趙蘭芝就沒摻和進給宋大川什么東西的討論中,在她心中,夫君能站在她這邊,明白是非,就已經很不錯了。
親血肉,打斷骨頭連著筋,她從來也沒指望兩家真能一刀兩斷,斷的干凈。
老太太十分滿意女兒的做法,寬慰她道,“大面場顧著,總歸是耀東的親爹,太絕情了,耀東心里也難過。”
趙老爺子坐在一旁沒說話,心中卻是想著,這次是來對了,否則那不要臉的還不知道要多少東西呢。
雖是這樣想,但他心中也清楚,宋大川來打秋風那是避免不了的。
幾千斤的土豆,幾千斤的玉米,誰看了不眼紅。
若不是將一部分藏在石洞里了,還不知道會招來多少雙眼睛。
思及此,他喊來宋耀東和宋星辰,“阿徹也進來。”
老爺子說出了自己的顧慮,“倒不是怕來蹭吃蹭喝的,就怕有些小人會眼紅,給你們使絆子。”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起苦沒問題,若是你比別人過得好了,那肯定就是你的不對。
這點大家心知肚明。
宋耀東立刻表態,“我已經和星辰他們商量好了,以后我和蘭芝搬到東山,住阿徹那邊。”
那邊遠離村莊,就不必摻和到亂七八糟的事;又靠近東山,方便看管莊稼,最合適不過。
沒想到大家竟然想到一塊了。
趙老爺子滿意地點點頭道,“阿徹那里寬敞,曬莊稼也更合適些。”
如此,每日天未亮的時候,宋耀東夫婦便會趕著牛車,送一些東西去東山。
如此幾天后,宋家的院子被從外鎖上了。
等到宋大川發現不對勁,來看的時候,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了。
同時,鎮上原鐵錘酒館,現宋記,正式開張。
之前匆忙中未好好取名字,這次趁著賣玉米渣粥,將酒館里外收拾一番,掛上了新牌子。
門牌是久名寫的,蒼勁有力,燙金大字,很是氣派。
“來嘗嘗玉米渣粥哦,好吃不貴,便宜實惠。”
門口擺上了整整兩大桶玉米粥,旁邊的桌子上還擺放著新鮮出鍋的玉米棒子、玉米餅,土豆餅。
東山旁新開荒山上的玉米正是嫩的時候,吃新鮮的玉米棒子最好
香氣彌漫了整個街道,勾得人饞蟲都出來了。
早已經吃過土豆的人,知曉個中滋味,相信宋記的東西,也賣面子,路過的,都來嘗嘗這黃澄澄、糯乎乎的玉米粥。
一嘗,還真是不錯,沒一個空手走的。
十斤玉米渣就能煮出來一百多斤的粥,能盛一百多碗,每碗兩文錢,就有兩百多文的收益。
玉米棒子一根一文錢,香甜軟糯,便宜又管飽。
玉米大渣,一斤五文錢;中等玉米渣6文錢一斤,玉米面七文錢一斤,大家都搶破了頭。
第一天玉米粥共賣出五大桶,玉米渣賣出近兩百斤,玉米棒子三百多根,第二日翻倍漲。
街頭巷尾都知道,宋記出了一種好吃又便宜的糧食,名叫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