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群臣的激憤,作為一位愛國名將,同時也是李甫白的摯友,蕭籌鳴內心焦急萬分,卻只能默默旁觀。
他深知,此刻的沉默,或許就是對李甫白最大的背叛。
終于,他鼓起勇氣,挺身而出,硬著頭皮,冒著被王帝責罵的風險,為李甫白辯解道:“王上,古語有云,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如今僅憑一面之詞,便欲定罪,未免過于草率。何不給予七殿下一個與鮮卑帝國軍師當面對質的機會,以明真相?”
他的話音未落,徐普石便站了出來,厲聲反駁:“蕭老將軍,你這是何必呢?七殿下自己都已認罪,還需對質?豈不是多此一舉!”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急切,似乎生怕夜長夢多,王帝會改變主意。
“再者說,即便給了那廢物對質的機會,他又豈會承認自己的罪行?與鮮卑軍師串通一氣,這等丑事,他怎會輕易吐露?”
徐普石的話語,看似合情合理,實則暗藏鋒芒,立即贏得了在場大多數文武百官的認同。
蕭籌鳴一時語塞,心中暗自感嘆:“兵家遇文臣,有理也說不清。”
他深知,自己作為武將,與徐普石這樣的文臣爭辯,無疑是自討苦吃。
然而,蕭籌鳴并非輕易敗之人。
他站在原地,沉思片刻,而后猛然上前一步,轟然跪倒在李正坤面前。
他要用實際兄弟來成就自己的這個可憐的結拜兄弟的性命。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