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新買了個機械廠做的面條機,那東西還挺好用的,把面餅放進去就直接壓成面條出來,還能調節寬細厚薄,后廚有了它省事多了。”
機械廠的手動面條機圖紙就改了七八遍,每一次都拿給程時看。
程時看在他們難得這么努力的份上,也耐心幫他們改。
做成樣機后,程時試用了一下,又提出了改進意見,改了兩版才批量生產。
蔣郁東幫忙他們放到百貨公司去賣,銷量還不錯。
一臺能掙幾百塊。
小型糧食粉碎脫殼機也快做好了,想必銷量也不會差。
笑容回到了每個人臉上,
機械廠的活力和希望也回來了。
周新生抓住機會把全面改制的事情提上日程。
這一次大家對改制沒有那么大抵觸了。
于大東:“我領到身份證了。”
程時接過看了看,驚嘆這個身份證竟然跟于大東重生前的一代身份證一模一樣。
第一代身份證雖然從1984年就開始試點,但是到1991年,也就是今年才都開始大規模發放。
而且是從城鎮往農村發。
現在很多偏遠農村還沒發到。
這會兒的身份證只是一張卡片上貼著相片,然后蓋鋼印過塑,比圖書館的借書證強不到哪里去,想偽造很容易。
幾年后身份證上才加上新防偽技術,全息透視塑封套。
程時一家的身份證還沒去領。
有單位的,要是單位比較大,都是單位派出所一起去領了回來發放。
程時他們這種民營小企業,就只能自己去領了。
于大東跟個小喇叭一樣接著叭叭:“蔡媽媽,你是不知道。自從時哥打敗那群霓虹國人以后。我們賓館里面經常都有外國人來。紅黑白,什么顏色的人都有。長毛的不長毛的都有。”
蔡愛萍嗔怪地看著他:“怎么跟點豬仔一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