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只有曹操一個人去追殺董卓,可惜最后中了埋伏,大敗而歸。
但這也是曹操的揚名戰!<b>><b>r>鄧肯追殺上帝之鞭,就必定跟護國公-埃提烏斯決裂。
甚至,他都可以當場怒斥:“豎子不足與謀!”
那么接下來。
這場影響歷史的大事件,就是他一個人的舞臺了。
護國公-埃提烏斯根本不可能幫他,鄧肯手中的軍隊,不列顛軍團追不上,最多只有幾百騎兵,能不能成功?
會不會像曹操一樣大敗而歸?
這是他需要考慮的事情。
鄧肯最需要決斷的事情,就是沙隆之戰打完后,他是當袁紹,還是當曹操!
當曹操的話,就絕不能戰敗,必須一戰定乾坤!
直接突襲陣斬上帝之鞭!
哪怕是跟護國公-埃提烏斯徹底決裂,鄧肯也要斬了那傳說中的上帝之鞭,大不了直接退回不列顛島發育,帝國現在拿不列顛行省沒什么辦法。
這個決斷不亞于放手一搏,可是成功了,今后的歷史就此改寫,他在人類歷史上成就一番不朽功業!
原定歷史中,上帝之鞭是迎娶日耳曼新娘后突然暴斃的。
死得比較蹊蹺,也不符合上帝之鞭的威名。
鄧肯要猥瑣發育的話,就是當袁紹,混個名聲,等上帝之鞭自己暴斃,而要殺出一片天下,就是當曹操,千軍萬馬吾獨往矣!
此戰若成,鑄就不朽戰功,一號人間體以上帝之鞭-阿提拉的人頭,登臨‘不朽英靈’的王座!
人類歷史上,永遠都有他的一道濃厚筆墨。
“只能臨陣決斷了。”
“最好還能獲得一點援軍,如果有兩千騎兵,我就有很大的把握陣斬了上帝之鞭!”
鄧肯此時心中已經做好了一番謀劃。
當曹操!
如果埃提烏斯不追擊,他就留下一句名留青史的‘豎子不足與謀!’
他不但要拿上帝之鞭的人頭鑄就不朽功業,還要踩著護國公-埃提烏斯上位,成為最后一個真正的羅馬人!
鄧肯謀定而動。
在諸多勢力統帥還在商議接下來的決戰時,他對著克里岡、布雷德、埃德蒙森等人,吩咐道:“接下來的決戰很難。”
“你們必須保存實力,穩住陣線。”
第一要素是保存實力,不要跟匈人精銳血拼。
他就這么幾千人,拼完了就啥都沒了。
如果后面要追殺上帝之鞭,他的軍隊必須保存實力。
第二要素是穩住陣線,也不能全程摸魚,不貪功,也不怯戰,想辦法穩住自己的防線就好。匈人大軍也沒那么容易攻破精銳鷹旗軍團的防線。
高手過招,全是陰招。
中軍營帳的布陣已經商議出來了,護國公-埃提烏斯作為百戰老將,居然將阿蘭人的流亡國王,還有諸多不被信任的蠻族烏合之眾,放在了最重要的中軍位置。
鄧肯以為自己的路子野,沒想到埃提烏斯的路子更野!
拿一群烏合之眾當中軍。
這場戰斗注定就不是常規套路了,搞不好會打成了換家戰術,匈人大軍一波殺穿了帝國中軍,埃提烏斯可能會讓西哥特精銳騎兵爆了對方的左右翼防線,然后反過來包抄敵人的后路。
“全他媽是陰招!”
雖然說兵行險著,但是用烏合之眾當中軍,這也未免太冒險了。
匈人大軍那邊,上帝之鞭-阿提拉也是最頂級的戰術大師,跟鄧肯是一路人,都是‘兵形勢’的流派,對戰機把握相當敏銳,他估計也有什么特殊布置,搞不好能殺穿帝國聯軍的防線。
鄧肯在知道護國公-埃提烏斯的布置后,腦子里面就一個想法,不列顛軍團要保存一點實力。
這亂戰要是打起來了。
最后的勝負手就是看誰有一支生力軍,帝國中軍必定會全面潰敗,整個陣型都會被敵人鑿穿,如果能圍起來,或者擊破敵人左右翼,還有一絲勝算,否則的話,全看天意,血祭國王,看西哥特精銳騎兵是不是會士氣暴走。
“這就是傳說中的名將嗎?”
“感覺跟我差不多啊。”
“都是戰場上的賭徒,全他媽一波梭哈了!”鄧肯看著戰略地圖喃喃自語。
打贏了,就是名將。
打輸了,就什么都不是。
護國公-埃提烏斯的戰略布置,給鄧肯好好上了一課,讓他明白了傳說中的名將,也必須是一個瘋狂的賭徒,關鍵時刻要真敢一把梭哈了。
晨曦的微光中。
護國公-埃提烏斯集結諸多勢力的大軍進入戰場,不遠處匈人的大軍也擺開陣型,似乎是打算做出一些應對。
跟鄧肯想象中的大決戰不同。
因為雙方都有大量的蠻族軍隊,紀律性較差,在布陣時各自考慮,不斷地變換陣型,一場大決戰,硬生生拖到了快下午三點鐘,雙方才徹底布置好了陣型。
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領精銳匈人騎兵坐鎮中軍,他眺望著遠方的帝國聯軍,在陣前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說。接著,他親自手持一張夸張的戰弓,朝埃提烏斯聯軍的方向,射出了一支金竿紅羽的箭。
下一秒。
風云變幻,大地震顫。
匈人帝國的大軍,隨即傾巢而動!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