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杏問道:“謝公子,有什么吩咐嗎?”
謝正陽說道:“你們兩個,帶幾個人,給我送一些東西,去黑竹山,看看瓔珞小姐。”
紅杏點頭。
謝正陽收拾禮物:“你們告訴瓔珞小姐,這幾塊香皂,是我專門為她定制的,有茉莉花香的,有艾香型的。這里還有新鮮的鹿肉、野雞,還有上等的菜籽油……”
想了想,謝正陽又寫了一首蘇東坡的《中秋水調歌頭》,讓紅杏一起帶去。
黑竹山,在縣城和安樂塢中間,也就十幾里路。
但是謝正陽卻不敢去。
不敢面對瓔珞。
呂正良架著雙拐,前來匯報:“謝公子,本縣孝廉陳利和郝繼友,前來求見。”
“我靠,怎么又是他們?”
謝正陽好氣又好笑,揮手道:“給我將這兩個活寶,亂棍打出去!”
“等等……”
呂正良不解,問道:“謝公子,我們不是要招收四方賢才嗎?為什么你要把這兩個孝廉打出去?莫非有仇?”
“呂先生,你不知道這兩個活寶究竟有多么飯桶!”
謝正陽忍著笑,將那天督郵考察的事,說了一遍。
呂正良也笑得掉眼淚,擺手道:“謝公子,我們現在到處求賢,打不得啊。千金市馬骨的故事,你應該知道吧?我看,把這兩個孝廉留下來,當做馬骨好了。”
馬骨?
有點意思。
謝正陽笑道:“可是,這兩個馬骨,能干啥?讓他們做什么工作,我們才能放心?”
這兩個活寶,根本就不能負責任何事情!
讓他負責農業,他五谷不分;
讓他去養馬,他牛羊不分;
讓他去守糧倉,估計三天一把火。
呂正良想了想,笑道:“謝公子,讓他們去做個采詩官,還是可以的。”
“采詩官?”
謝正陽一愣:“這個干啥的官?”
“采詩官,又叫采風官,就是搖著木鐸,行走在四鄉八里,采集民間詩歌和順口溜的。從周朝開始,就有了這個官職。民間采集的詩歌,叫做《風》,風雅頌,就是這么來的。”
“呂先生博學啊。”
謝正陽一笑:“那行,我去見見他們,就讓他們做個采詩官好了。給他們一點銀子,讓他們在外面溜達,我眼不見心不煩!”
呂正良笑道:“民間的詩歌和順口溜,會反映出一定的民情,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軍師知人善用啊,哪怕是一根刮屁股的廁籌,在你手里,都是有用的!”
“多謝謝公子夸獎!”
呂正良大笑。
廁籌,古人上廁所用來拭穢的小竹片,或者小棍子。
草紙普及之前,老百姓都是用這玩意刮屁股的。
陳利和郝繼友,被委任為桃源縣的采詩官,還是挺開心的,抱拳告退,采詩去了。
魯信健來報,說是找到了幾個手藝高明的燒陶匠人。
謝正陽帶著魯信健,先去這幾個匠人的陶土作坊考察,參觀他們的燒陶工藝。
參觀完了,謝正陽挑選了三個老師傅,帶回縣城吃晚飯,商量燒制瓷器的事。
三個師傅都很吃驚:“謝公子,我們只會燒制陶器,不會燒制瓷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