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老三信以為真:“那要認識多少字,才能做沅陵縣的縣令?”
“大約要認識一千個字,才能做縣令。”謝正陽一本正經。
“一千個字啊,有些難,我就認得七八個字……”
“怕什么?一天學三個字,一年也能認識一千多字了。只要你用心學,明年這個時候,我就讓你做沅陵縣的縣令!很快,我就給你安排一個老師,教你們讀書寫字。”
對于大家的文化水平,謝正陽是很頭疼的。
宋力夫潘有財等人,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發展上限不高。
所以,謝正陽必須拔苗助長,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
賈老三是真的想做沅陵縣縣令,笑道:“好啊縣令大人,我以后開始讀書寫字,明年也去做個縣令。”
謝正陽哈哈大笑:“一邊讀書寫字,一邊干活,可別耽誤了石灰廠的事情。”
賈老三點頭,吃了飯,立刻帶著工人們,去山上采石頭。
荷花給謝正陽泡了茶,低聲說道:“縣令大人,中午容易發困,你就在我這里,睡一會兒吧。”
謝正陽拍了拍荷花:“下次吧,啊。”
這時候,梅照影也盤好了賬目,向謝正陽匯報。
工資支出,沒什么問題。
但是工具損耗量異常,明顯偏大。
謝正陽點點頭:“我已經警告過賈老三了,以后會改變的。再不改變,我收拾他。”
梅照影點頭,又說道:“謝公子,還有造紙廠,約定今天去查看的,你看?”
謝正陽點頭,和梅照影動身,前往造紙廠。
造紙廠,也在新建的塢堡里。
塢堡一共四大塊,鐵器加工,瓷器加工,紡織廠,造紙廠。
造紙廠剛剛開始試驗,選用的材料,是新鮮的桑木枝,而且都是小樹小枝條。
謝正陽以前看過一些科普知識,據說桑樹的第二層皮,叫做桑穰,用來造紙是最好的。
所以謝正陽的書寫紙試驗,首先采用了桑穰。
紙張是造出來了,也雪白的。
但是距離書寫標準,還差了一大截。
謝正陽招呼造紙師傅,說道:
“據我看來,造紙不成功,還是前期處理不到位,沒有充分漚腐,充分攪拌,植物纖維沒有完全釋放出來。
我們在攪拌環節上,再加一倍時間,試試看!”
師傅們點頭,連夜展開試驗探索。
謝正陽也沒閑著,又去紡織廠和瓷器廠查看。
紡織廠已經正式投產了,生產出來的麻布,又快又好。
搪瓷產品,也比上一爐有進步,像模像樣的。
謝正陽親自挑選了一些瓷器、麻布、寶劍、砍刀,帶回縣城,準備第二天的展銷會。
梅照影也對展銷會感興趣,問道:“謝郎,一般來說,做生意都是生意人的事,你是個縣令,為什么要親自操辦這些事?”
謝正陽想了想,回答道:
“其實治理一個縣城,或者治理一個國家,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經濟好了,大家都有錢了,什么都好辦。很多當官的,只想著從百姓手里撈錢,不知道帶著百姓掙錢,百姓的日子,就越過越難。”
梅照影似有所悟,微微點頭。
第二天一早,縣衙大門前,展銷會正式開始。
一排的長桌,上面擺滿了商品。
有各種肥皂,有驅蚊花露水。
有菜籽油,茶籽油,麻籽油。
有搪瓷產品,有刀劍產品,還有麻布和麻線。
還有大小黑板,和粉筆。
還有謝正陽剛剛開發出來的醬油!
老百姓們都來看熱鬧,人山人海,好像趕集一般。
謝正陽也沒架子,親自充當解說員,給大家介紹產品。
早食過后,四方客商都如約而來。
謝正陽抱拳歡迎,開始正式介紹產品,讓客商們取樣觀察。
正熱鬧的時候,遠處奔來幾匹馬。
馬上一個華服公子高聲叫道:“謝郎,桃源縣的所有商品,我全部包了,要多少錢,給多少錢!”
眾人聞吃驚,一起扭頭看去。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