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百四十年初春
隨著鎮南郡國對大n部持續三年的援助,在那黃沙漫漫的戈壁大漠上,也是矗立起諸多堅固軍鎮堡壘,黃土塵沙固化為璧,猶如一道無法跨越的天塹,將南北地域分隔開來。
防線之南,依舊是一望無際的貧瘠蠻荒,妖邪蹤跡肆虐不止,黃沙侵蝕四方,盡顯兇機;而在防線之北,雖然也是荒涼的大漠戈壁,但目光所及之處,則如夜幕閃爍的繁星般,出現了大大小小、百十片生機盎然的綠洲,草地、旱木交織生長,乃至是開辟出小片草地農田,沙舍土屋聳立,以作部落牛羊繁衍所在。
除此以外,更不時有身著鎮南郡國服飾的修士掠行天穹,或布雨施風,降下甘霖澆灌下方草木;或梳理地脈,穩固綠洲疆域,讓這大漠地界呈現出頑強昂揚的生機活力。
而如此所為,自然并非大n部自身所為,而是其特意委托鎮南郡國來改善山河,旨在以造家園。
雖然所有人都清楚,這樣的手段對蠻遼這片特殊土地而,終是治標不治本,如果不耗費代價維持,這些綠洲頂多持續個十來年、幾十年,便會被黃沙烈陽壓覆,重新變成生機難存的荒漠;且維持代價之巨大,非尋常勢力所能承受。
但對現在的大n部、對炎n真君來說,這一切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原因有二。
其一,這樣締造出來的綠洲固然只能維持個幾十年,卻也足以治下部族繁衍一兩代人,可以供養出更多的修士、兵卒,從而逐步取代當下防線的守備。
若是再進一步,實力積蓄足夠,乃至可以南下開拓,他們端木氏也能有更多的資源修行。
其二,便是人道之威。
人道的神妙,各方勢力皆看在眼底,不僅能穩固邦國秩序,牧養萬民,而且連成就玄丹境都變得容易,雖然受制于道途,難以遠離,但對急需穩固根基、鎮守一方的勢力而,卻何嘗不是絕佳的庇族所在。
而大n部底蘊淺薄,正統玄丹法門都沒有幾道,相應資源就更是稀缺,也就火、沙兩道勉強稱奇,又怎么可能不心動。
正因如此,大n部才會進一步以蝕炎天分潤為籌碼,請周家幫忙締造生息之地,以養萬民壯人道。
當然,炎n也極其精明,其承諾的洞天遺跡份額,全然是根據兩家明面上的實力,反復推敲出來的,要是真涉及到他大n部的根本利益,那是寸步不讓,也即是遺跡的三成五,外加一尊完整的蜈蚣大妖尸骸。
對于這一點,周平等人倒是沒太在意,甭管炎n真君底線是什么,洞天分潤的名頭也已然到手,那后頭就算炎n真君反悔,也有理由強行逼壓,即便此事鬧到星宮、趙庭那去,于情于理也是周家占理。
而且,以周家如今的實力,就算星宮、趙庭不得不慎重考慮。
畢竟,如今的周家,早已不是曾經那個謹小慎微、能被隨意拿捏的新晉玄丹仙族了,一門四真君,坐鎮西南邊陲,治轄千里蒼茫……
這其中種種,使得在人族當下的局勢之中,周家已然無法被忽視,乃至是邊境不可或缺的的力量;沒有周家及鎮南郡國的支撐,那趙庭西南防線必然要大幅收縮,又豈能像如今這般,外拓千里山河。
青云門、武山門、鄭康二姓,哪一個不是悄然借了周家的勢。
南秋城
周修稷虛立在城頭,金煌氣機如活物般環身交織,使得其宛若一尊神人,目光如炬,俯瞰下方如螞蟻奔襲的隊伍。
而在其身后,周景正、周元亨等郡國官吏皆垂手恭立,以待上命。
“大人。”周景正上前一步,將一卷用上好獸皮鞣制而成的名冊呈上,“第十七批援助隊伍已校驗完畢,現已開拔,這是詳細名單及物資清單,還請您批閱。”
而城頭上的魁梧世子卻沒有任何反應,深邃目光落在蒼茫上,望著隊伍運載大量糧食、水氣北去,若有所思。
良久,其才緩緩開口,發問:
“這一回的援助,郡國七等以上的仙族,多少家參與了?”
自三年前開始援助大n部,整個鎮南郡國便也高效運轉起來,變得愈發忙碌,上下各道、各官府仙族幾乎參與其中,運糧援水,修士馳助,以建大漠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