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硯秋把我們請了進去。
她這套豪宅占據了三層樓,也就是三層樓打通,位于大樓頂部,視野開闊。
裝修得極為奢華,所有的家具電器都是名牌,散發著高貴的氣息。墻壁上掛著一些名家的山水畫,雖然我一眼就看出應該是贗品,但這些贗品制作精良,和真品的差別不大,所以非常有格調,為整個套房增添了幾分藝術氛圍。
在這一刻,我心中甚至產生了一種奢望:
或許《寫生翎毛圖卷》就在這女人的寶庫里面,若是有辦法潛入進來,或許可以找到它。
我細細地觀察窗外的情況,把每一個細節都死死地記在心里。
可惜的是,想要潛入進來比較難。
雖然說可以從樓頂想辦法潛入,但怎么去到樓頂呢?進門之前我看到通道被大鐵門封鎖了,顯然是不允許上去的。
而且,到處都裝了攝像頭,嚴密地監控著每一個角落。
我的36變才修煉成了2變,還遠遠不夠啊。得多易容幾個身份才行,這樣或許才有機會找到突破口。
寒暄一陣后,蘇硯秋從書房中取出一幅畫。
她的動作優雅從容,仿佛對這幅畫充滿了信心。
她淡淡地說:“這是蘇軾的《寒江獨釣圖》,是某人從爺爺的遺物中找出來的,保存不當,處于半毀狀態。我就高價買下來了。但就我的能力,沒辦法修復,也不好保存,所以就想轉賣掉。”
我接過畫,小心翼翼地展開,仔細地欣賞起來。
這幅《寒江獨釣圖》,采用絹本水墨的形式,縱108厘米,橫45厘米。
畫面主體是一位身著蓑衣的老翁,獨坐于一葉扁舟之上,在寒江之中垂釣。
老翁身形微躬,頭戴斗笠,專注地凝視著江面,那神情仿佛已與周遭的天地融為一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蓑衣、斗笠以淡墨勾勒,線條簡練流暢,寥寥數筆便生動地表現出其質感與形態,展現出創作者高超的筆墨駕馭能力。
扁舟造型古樸,舟身僅用簡單的幾筆線條勾勒,卻精準地描繪出其輪廓與結構,舟上還放置著簡陋的漁具,細節雖少,卻能讓人感受到漁翁生活的質樸。
江水以留白的方式呈現,僅在舟的周圍用淡墨輕輕暈染出幾道波紋,以虛寫實,巧妙地營造出江面的開闊與靜謐之感,仿佛能讓人聽到水波輕拍船舷的細微聲響。
遠處的背景是一片蒼茫的留白,似是霧氣彌漫的天空,又像是無邊無際的江面,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