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陸續開起糧農類的生產銷售商家、建起了生態農場。
農場大得很,除了一年兩季的農田,還搞起了養殖場和大棚種植區,暖棚里頭又分四季蔬菜區、四季水果區、四季花卉區。
總之,有了這些廠子和種植、養殖場,村民們出門就能上班。
干的仍然是自己拿手的農活,賺的工資和一二線大城市的知識分子比興許差一大截,但和鎮上、縣城坐辦公室的普通職工比,低不到哪兒去。
關鍵就在家門口,房租省了!家里有點什么事,和工頭說一聲就能回去處理,多方便!
“你爸媽要是還在……”
提到已故的妹妹、妹夫,大舅長嘆了一聲,沒再往下說。
大過年的,外甥女難得愿意帶著外甥的一雙子女回來,別總提傷心事。
“臨寶、錦寶,你們就在大舅家住下。大舅家雖是平房,但房間多、院子大,適合你們玩。去年整修的時候,順便接上了農場的供暖管,跟你們大城市的暖氣差不多,屋里暖和著呢!”
聽大舅解釋了一下,謝姎明白了:農場沼氣池的沼氣用不完,就面向全村開放,只要愿意出管道材料費以及定期維護費的,就能享受沼氣供暖。
大舅兩口子都在農場上班,還能享受員工價。
除了一次性投入的管道材料費,后續每個月花費不到兩百元,就能享受全屋供暖,這比北方的暖氣便宜得多!
關鍵沼氣還能煮飯、還能燒水洗澡。有了它,燃氣費都省了!
等于花一分錢,享多份福。
說話間,謝姎開到了停車場。
停車場是以前的曬谷場改建的,面積不小,但許是臨近年關,來北河村的游客沒幾個,零星停的幾輛車,據大舅說是來糧油廠采購的。
“這不各個單位發年貨,直接派人來糧油廠采購大米、菜籽油,少了超市這個中間商,能省不少錢。”
謝姎了然點頭。
而后從車上往下搬年貨:“大舅,這是給您家的。”
小舅和大姨兩家的年貨,她仍然留在車上。
天氣冷,放車里也不會壞。
關鍵是全部拿下來,手不夠拿。
“哎喲!咋這么多東西啊!你們人來就好,怎么還帶這么多年貨回來?過年吃用的,你大舅母都買齊了!”
“喲!華強,這是你哪家親戚啊?來給你們送年禮?”
這時,停車場外經過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樂呵呵地跟溫大舅打招呼。
“五叔啊!這么冷的天,你怎么出來了?這是華英的閨女姎姎,這倆娃子是華英的孫子孫囡。”
“啥?華英有孫子孫囡?不是說……”
“這事說來話長,回頭再慢慢跟五叔你嘮。”
“也是,天不早了,外頭冷,趕緊進屋去!既然來了,要留下過年的吧?”
“要的要的!今年我們幾家一起過大年。”
“那感情好!回頭帶孩子上五叔家來玩啊!”
“好嘞!五叔你慢走!”
送走五叔,溫家大舅也不再跟外甥女客氣,免得繼續磨嘰,引來更多村民打聽。
倒也不是想瞞著大家,而是擔心外甥女和兩娃娃初來乍到,被冷風吹得凍感冒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