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么能搶人東西?
在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知識青年,會被冠以一個褒義的名頭——文青。
而這里面,有真文青和假文青。
前者是真的喜歡文學,喜歡在文學的海洋中自由暢想的快樂。
后者則是喜歡文學所附帶的各種利益,比如可以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比如可以不花一毛錢,就能感受到漂亮女文青的崇拜眼神,
甚至發明出了“色而布淫”這種虎狼之詞。
柯老師是真文青,而且文學水平還不低,但是她讀過的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純文學作品,或者說嚴肅文學作品。
這種文學作品的寫作要求很高,但它的讀者受眾群體,也是比較挑剔的。
有些人說,這一類的文學作品,其實就是一小部分人,寫給另一個小部分人看的,能看懂的人,越看感覺越有味兒,但看不懂的人,感覺就不太好了。
比如說一篇《荷塘月色》,如果沒有老師的講解,一個小學生需要多久才能體會出它的完美意境呢?
而通俗小說就接地氣多了,五年級小學生就能看射雕,也能做到一看就懂。
網絡文學,在這方面更進了一步。
它不再糾結于文字的優美,更注重情節的描述,以在讀者腦海中構建各種情節畫面為目的,力圖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
所以柯老師一讀李野所寫的《潛伏》,就被他新穎的描寫手法代入了進去。
尤其是
我們怎么能搶人東西?
“”
李野真的驚訝了。
在來之前,他設想過各種可能,比如討論自己為啥沒有繼續大公無私,為全班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新穎試題。
比如會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的態度,讓他和文樂渝保持距離,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可李野是絕對不會想到,柯老師要幫他“完善”自己的小說。
李野沉默了數秒,緩緩搖頭道:“柯老師,您有沒有想過,如果按照您剛才說的補充完善之后,這本書可能會因為過于敏感,而不能出版呢?”
“”
柯老師的眼神驟然一縮,不可思議的看著李野,一時間竟然有些無法應對。
他真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孩嗎?怎么會知道這種細微的事情?
或者這本書不是他自己寫的,而是受了高人指點?
柯老師斟酌了一下,道:“這我還真沒注意,我以為現在的形勢已經大好,所以我沒往那方面想。”
李野仔細看著柯老師,捕捉到了柯老師眼神之中一縷慚愧和失望。
他迅速在心中分析著柯老師的意圖,排除掉一個個不合理的可能,
當李野綜合考慮柯老師的身份以及現狀之后,終于恍然間有所明悟。
李野當即道:“其實我也是瞎擔心罷了,柯老師您說的一些思路還是很有價值的,我回去之后琢磨琢磨,盡快加以利用,然后給您算一個合作作者,好嗎?”
“”
柯老師真的震驚了。
剛才的李野就讓她意外萬分,這會兒李野的表現,可以說直擊了她的心靈。
他是怎么猜到我的意圖的?我沒有跟小渝說過啊!
柯老師完全想不通,李野是怎么猜到自己的心意的。
她是在昨晚看了文樂渝的手稿之后,才有了這個想法,可沒有跟任何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