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先生!”
林火旺臉上帶著一種務實而又坦然的笑容,“誠如您所,我初來乍到,立足未穩。置地集團這樣的龐大帝國,驟然易主,內憂外患交加。”
很顯然,林火旺話語透露著真誠,直指今天由霍震廷主導的華資對置地集團的圍剿。
“在這個關鍵時刻,除了著眼于傳統的、可能面臨激烈競爭和掣肘的盈利模式。我更希望另辟蹊徑,通過與港府的深度合作,在改善民生、提升港島居住環境的同時,也能為置地集團本身,以及我個人,積累足夠的正面口碑和良好的社會聲譽。
這難道不是是一條雙贏的路么?難道說,港府會拒絕一家大型企業主動放低身段、放棄部分眼前利潤、愿意深度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合作請求嗎?這樣的合作伙伴,應該多多益善吧?”
“歡迎!當然歡迎!”饒是內心諸多警惕和懷疑的麥理浩,此時也被林火旺這番坦蕩的“政商共贏”說辭稍稍打消了疑慮,臉上再次浮現笑容來,“小林生,我們港府,自然是做夢都希望港島的各大地產發展商,都能夠像你這樣,具備如此深遠的社會責任感和長遠眼光!這樣的合作,我們當然非常歡迎!”
麥理浩一邊說著,一邊在內心快速盤算著。
并且,他再次審視了計劃書中關于“居者有其屋”項目的核心條款。
置地的權利和責任,港府需要配合的土地政策、交通規劃(港鐵)等。
他反復確認,至少在文字層面,林火旺沒有給他預設任何明顯的法律或政策陷阱。
最關鍵的是,作為一個華裔商人,縱使他頂著日籍身份。
在殖民統治的港島,麥理浩確信林火旺沒有膽量、也沒有能力在港督和港府頭上動土。這似乎只是一個想尋求政治支持的新晉大亨,進行的一次巨額的“政治投資”或“聲望投資”。
“原則上……”
麥理浩沉吟了一會,終于點頭,以十分官方的嚴謹口吻回應林火旺道,“小林生,我代表港府,認可你的這個‘居者有其屋’合作計劃。它十分符合當前解決港島社會矛盾的迫切需要。”
說到這里,麥理浩又話鋒一轉,強調道“不過,小林生,你也知道,如此重大的民生工程,關系到千家萬戶,程序上必須完備。這涉及到復雜的前期規劃、土地測繪、成本核算、法律框架協調……
比如房屋署、土地管理署、城市規劃署、財政司……諸多部門都需要介入。畢竟需要港府實實在在的投入和計劃,我再怎么估計,至少也需要一到兩年以上的聯合評估、公眾咨詢和內部論證,方能進入實施階段。急不得啊。”
“總督閣下!!”
聽到這話,林火旺微微皺眉,然后立馬果斷打斷了麥理浩“按部就班”的想法,十分強勢地說道,“兩年評估?一年論證?然后再花兩年選址規劃?等到第一期房子真正落成交付,黃花菜都涼了!
五六年時間過去,門外那些住在木屋、鴿子籠里的市民,要忍受多少個煎熬的日子?港府改善民生的承諾,又要被多少人詬病為‘雷聲大雨點小’?更重要的是,總督閣下您……”
林火旺目光炯炯地盯著麥理浩,然后一語中的地說道:“您主政港島的任期,還有幾年?‘居者有其屋’若能在您的任期內,從宏偉藍圖變為首個、甚至多個拔地而起的新社區,真正惠及數萬港島基層市民,讓‘麥理浩’這個名字不僅與廉政公署掛鉤,更與徹底改變底層居住環境的歷史功績融為一體……
這才是可載入港島史冊的卓越政績和萬民稱頌的聲望!您難道,不想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親手簽署第一份合作文件,親眼見證第一批受益市民的笑臉,而不是只留下一個還在論證階段的計劃書?”
這番話如同一劑強心針,瞬間讓麥理浩的心臟劇烈跳動起來。
政績!留名!青史可書!
這正是他這個位高權重的總督內心深處,除了維持穩定外最隱秘也最核心的渴望!
當這份巨大的誘惑真切地擺在他面前,并且被林火旺點破與任期直接關聯時,他原本堅守的“程序正義”和“理性節奏”瞬間崩塌了一大半。
正如林火旺所預見的,人,一旦被點破切身的重大利益,之前再堅固的警惕心便會如冰雪般消融。
看到麥理浩眼中驟然亮起又刻意按捺的激動光芒,林火旺知道火候已經差不多了。
他已經沒有必要再說什么說服的理由,而是從容地從高喬浩遞過來的公文包中,取出那份早已準備好的置地集團內部核心文件《置地廣場改造及新開發戰略計劃書》。
“總督閣下,這正是我接下來想和您重點討論的。”
林火旺將文件推到麥理浩面前,指著封面說道,“基于我們剛才達成的原則性共識,以及您希望盡快看到成果的迫切心情,置地集團提出了一個‘樣板間’方案——立即啟動第一個‘居者有其屋’項目的落地。”
麥理浩拿起文件,迅速翻到執行概要。林火旺則是邊介紹道:
“我們的計劃是:將已經動工建設的原‘置地廣場’項目,整體轉型為第一個‘龍廣場’及其周邊綜合社區。
這塊地,地處中環邊緣,潛力巨大。在其規劃范圍內,將原本定位高端市場的高層住宅部分,拿出來,重新規劃、調整設計,以完全符合‘居者有其屋’標準的平價住宅模式,供應給符合條件的港島市民。這將是港府對外公布計劃后,最快能實現的案例,也是您任期內最具象的政績體現!”
麥理浩越聽,呼吸就越是急促起來。這小林天望竟然要把已經在建的核心項目直接“降格”為保障房?這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姿態,更是實打實的行動力!他繼續往下看,同時聽林火旺解釋具體的操作路徑:
“作為置換和補償,置地集團要求港府,將位于港島邊緣的新界北區、西貢沙田一帶等幾個地塊的長期租賃權或發展權,以協商的公允價值,補償給置地集團,以彌補我們在核心地段原高端住宅項目上的‘利潤損失’。”
林火旺此時在地圖規劃上,點出了那幾個位置偏遠、在麥理浩看來價值遠低于中環地塊的地塊名稱。
麥理浩快速對比著文件中的位置圖和評估價值數據。心中的計算器飛速運轉:沒錯,林火旺選擇的這幾個地塊都是目前港府手中尚未大力開發的“荒地”,總評估價值加起來,從賬面看也僅是略微高于置地放棄的核心地段住宅部分的理論損失,按傳統模式估算的話。
甚至在麥理浩慣性的地價估值體系里,置地還吃了點小虧——畢竟中環黃金地段的地皮,有價無市,其長遠增值潛力公認更高。這條件看起來合理,甚至有些“委屈”了置地。
“補償地塊……這倒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
麥理浩沉吟著,心中的疑慮又去了幾分。林火旺主動降低了門檻,拿出了核心項目做“投名狀”,補償的又是港府眼下不太重視的“包袱資產”。
無論從推進速度、政治效果還是賬面上的資產交易公平性看,似乎都無懈可擊。他甚至開始欣賞起林火旺的“識大體”——這個年輕人為了配合他創造政績,甘愿犧牲集團的核心利益?
他反復翻動著文件,重點確認各項條款細節,特別是關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標準、售價上限、認購資格審核將由港府主導,以及補償地塊的具體位置和出讓協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