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的書信通過急遞送往南直隸巡撫唐順之處,唐順之看了朱載坖的書信,也深感事情重大。雖然趙文華總督浙直以來,對唐順之還是極為尊重的,但是唐順之很清楚,趙文華并不長于軍務,這股倭寇盤踞嘉興,要是不趕緊解決,必會釀成大禍。
現在有朱載坖的書信,唐順之覺得說服張經的可能性又要大了一些。唐順之星夜從鎮江趕赴嘉興,面見張經。
張經的衙署,唐順之求見之后,張經有些詫異,對于這位南直隸巡撫,張經有些了解,唐順之是應嚴嵩的舉薦出山的,同時和裕王殿下關系匪淺,所以唐順之在東南一向地位超然,但是張經對他不甚感冒,最多是互不往來罷了。
這次唐順之來找張經,張經還不知道他意欲何為,張經于是在正堂接待唐順之,張經冷漠的問道:“不知唐都憲所為何事?”
唐順之說道:“部堂,下官有緊要之事要告知部堂大人,還請屏退左右。”
張經雖然滿腹狐疑,但是還是屏退左右,請唐順之到二堂敘話,唐順之這才拿出朱載坖的信,交給張經說道:“這是裕王殿下給半洲公的信,半洲公看看吧。”
裕王殿下親自給自己寫信,這是讓張經有些不太明白了,裕王殿下和自己似乎并沒有什么往來,給自己寫信,是因為何事呢?
張經心有疑惑的打開信,開始閱讀起來了,張經讀著讀著神色越發凝重起來了,朱載坖在信中直接指出了張經最大的問題,朱載坖在信中說道:半洲公但為國計,不為君計爾。
張經一直思考的就是怎么盡可能多的殲滅倭寇,鏟除倭患,為此他頂住一切壓力,頓大兵于嘉興,就是為了盡可能的將倭寇吸引過來,好一網打盡,他認為只要自己能夠打一場大勝仗,嘉靖并不會計較什么。
但是張經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的利益與嘉靖的利益有時候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嘉靖作為皇帝,更加在意的是自己的臉面,對于嘉靖來說,誰要他的老臉,他就要誰的小命,這點張經這么多年宦海沉浮,對嘉靖的性格還是有所了解的。
而大批倭寇現在盤踞在拓林等處,張經擁重兵于嘉興,放任倭寇就這么占據大明的國土,無疑讓嘉靖顏面喪盡,好歹嘉靖也是天朝上國的萬壽帝君,被一幫賊寇占據國土,嘉靖的臉面在何處去了。
之前張經不是沒有考慮過這事,不過彼時的張經已經十多年沒有見過嘉靖了,他對于嘉靖的印象還在嘉靖二十年前,嘉靖勵精圖治,能夠聽進去一些大臣的諫,對臣子也能夠有所包容。而現在的嘉靖,對于大臣動輒殺戮,已經是常事了,連貴為首輔的夏都被市曹刑戮,其他的官吏更是庭杖、下獄為常事。
朱載坖的話就很明顯了,張經此舉無異于將嘉靖的臉面按在地上摩擦了,要是再不迅速出戰,挽回嘉靖的臉面,恐怕等待張經的就是嘉靖的雷霆之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