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關于協濟的事情在大明的朝堂上傳的沸沸揚揚,朱載坖當然也得知的此事。同時還與講官們談及此事。
朱載坖笑著說道:“趙文華果然是嚴閣老的義子,東南缺乏軍餉,嚴閣老就是從太倉撥不出錢來,也要協濟出軍餉來。”
一眾講官們都是笑笑,之前張經總督東南的時候,雖然張經請餉的次數很多,可是內閣卻從未插手,趙文華總督東南,至少在軍餉上不會缺乏,只要上疏,嚴閣老就會從內閣想辦法解決,不管是直接從太倉撥付,還是增加地方留存,甚至是協濟軍餉,總之是絞盡腦汁滿足前方,這種待遇是張經沒有享受過得。
不過高拱也說道:“趙文華確實比張經要好得多,至少出任浙直總督不到半年,就打了一場勝仗,確實是不錯,眼下倭寇至少會暫時消停一下,索要軍餉,也說得過去。”
不過現在很多人對于協濟軍餉意見很大,尤其是與東南挨得比較近的江西、湖廣、山東、河南四省,因為一旦協濟,他們肯定是首當其沖,這四省出身的官吏對于協濟軍餉一時反對意見頗大,不少人都已經上疏朝廷,要求停止協濟。
朱載坖也問道:“李學士出身東南,這東南財賦,真的如此緊張嗎?”
李春芳聞只是笑笑,他是揚州人,屬于江北,和江南的蘇松常鎮不是那么緊密,有些話就說的不太客氣了。東南作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要說負擔不起,絕對是扯淡的話,負擔不起,大明開國之時怎么修筑的城墻。
但是這里面有兩個問題,第一就是現在軍餉和修筑城墻這些事情集中在一起,對東南的地方財政確實是有很大的壓力,尤其是軍餉,由于現在到處在募兵,每募一兵,就有安家費,軍器裝備、甲仗等支出,糧餉反倒是其次的了,兵部核算過,東南每招募一名士卒,除開每月支應的糧餉之外,差不多要支出十三兩左右。
現在東南等處招募士卒數以萬計,就是數十萬兩的經費,讓東南州縣官府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確實很為難。何況還要修筑城墻,這也是極為耗費錢糧的事情,所有的事都堆積在今年一年,財政吃緊也是正常事了。
但是倭寇本來襲擾最嚴重的就是東南,朝廷籌餉,要么從太倉直接撥付,要么允許東南加征,太倉現在是確實空虛,嘉靖以來,朝廷屢興大工,庚戌之變以后,又修筑北京外城,加固九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錢財的,太倉現在是確實撥不出銀子來了。
而加征,又會面臨極大的壓力,首先就是東南的督撫恐怕對于加征都是比較反感的,趙文華是浙江慈溪人,唐順之是南直隸常州人,胡宗憲是南直隸徽州人,他們都是當地人,在自己的家鄉加征,總歸是有些說不過去的,大明的官員們,還是十分在乎自己在家鄉的名聲,總不能自己當官就給自己的家鄉加稅吧。
其次就是在朝廷也很難通過,東南出身的官員,在朝廷中的比例也很大,在東南加征,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彈劾,尤其是之前趙文華已經提編加派過一次了,現在如果要再次加稅的話,他們絕不會答應的,內閣徐階、呂本都不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