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之笑著說道:“你以為你是朝廷命官,本都憲就不能用刑了?你犯得可是通倭大罪,乃是十惡中的謀叛大罪,當今圣上早有明詔,凡內外問刑官,惟死罪并竊盜重犯,始用拷刑,余止鞭樸常刑。對于你這等十惡大罪,漫說是松江府衙內的這些刑具,就算本都憲法外施刑,將爾當堂刑死,也不用承擔責任。”
其實唐順之多少有點嚇唬高才,大明律有明文規定:凡八議之人及其祖父母、父母、妻及子孫以及京官和在外五品以上官犯罪的,均須實封奏聞皇帝,一般司法官吏不得擅自勾問。高才乃是從五品副千戶,唐順之因為通倭大罪對他用刑,雖然說的過去,但是真的把高才打死在松江府,唐順之絕對要吃掛落。
但是高才的心里防線顯然已經被擊破了,他一五一十交待了和蕭顯勾結的過程,其實也并不復雜,最開始蕭顯也算是海商,和高才算是合作,畢竟崇明沙所控制著長江出海口,他的船隊需要進出長江,必然需要買通高才,高才就對蕭顯的船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甚至在得了蕭顯重利后,出動大明官軍幫助蕭顯打擊對手,在蕭顯的銀子資助下,高才搭上了魏國公,不過是和魏國公的遠支認了個干親。同時蕭顯也答應不侵襲崇明所,但是這次蕭顯糾集一伙倭寇,入寇上海,高才事先并不知情,等到看到蕭顯的船隊時,他已經被嚇破了膽。
蕭顯威脅高才,若是他敢壞事,就將這么多年和他勾結的證據送南京都察院,叫他高才身敗名裂,還要率倭寇踏平崇明所。高才只得裝聾作啞,既不上報軍情,對于上海縣的求援也裝作沒有收到,放任蕭顯的倭寇在大明的海疆馳騁。
唐順之冷笑道:“爾身為大明官軍,勾結倭寇,萬死不足以贖其罪!”
高才說道:“罪員愿意戴罪立功,蕭顯還會再次進犯上海縣的,還望都憲、總戎早作準備。”
唐順之當然要問清楚情況了,高才說道:“蕭顯此次是和鄧文俊合兵一處寇上海縣的,鄧文俊又是從倭寇大名手中借的的兵,故而這次來的倭寇中有五百武士,擊潰金山衛的正是這五百倭寇武士,但是搜刮來的財富也大多歸了這些倭寇,故而二人的手下十分不滿。
之前蕭顯曾經向高才透露過,要找機會再干一次,才能有所收獲。
戚繼光笑著說道:“賊子來的好!”
唐順之下令將高才暫押起來,和戚繼光、方廉商量起來了,倭寇要是再次入寇,不要說嘉靖了,他們三個自己也沒這個臉繼續做這個官了,再怎么也要打個翻身仗,振奮東南明軍的士氣軍心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