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君微微撤步,神色無畏無懼,反倒是更多了幾分寬和。
他看著長夏,眼中帶著一絲無奈,仿佛在看一個任性的孩子,“王爺之才本君心知肚明,也知王爺全然是為妖界鳴不平。可是王爺可知,這些煞魂為何會由妖界來作為封印之地?”
長夏微微一愣,心中暗自思忖,她左右也能夠猜想到一些,不就是上古妖神與天神之間一同允諾過的事情么。
玉衡君依舊彬彬有禮,說話不急不緩,“不知道王爺可知北庭殿下?”
長夏心中咯噔一下,那個自幼時便時常出現在自己夢里面的人,此刻又浮現在她的腦海中。
玉衡君知曉了長夏心中所想,于是便緩緩作揖,道:“這些原本是上輩人的事,不該由小輩來說。王爺如果想知道為何會有這樁婚約,還是先去問問妖尊陛下吧。”他一頓,隨后點頭,“那么,我就先走了。玉京風景獨特,王爺可再觀賞游玩幾日。”
說罷,玉衡君揮手破開結界,而后施施然離開。那
背影在長夏的眼中,顯得愈發冷漠。
長夏望著玉衡君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萬般的不解和怨氣。然而,一提到這件事情和妖尊有關,和那墓穴之中的人有關,她便如同有了軟肋,一時間穩住的心神瞬間混亂。
她緩緩閉上雙眸,心中五味雜陳。
就在長夏滿心的思緒如亂麻般糾結纏繞之時,剎那間,她眼神陡然一凜,聲如冷玉般擲地有聲:“仙君聽夠了就出來。”
其實,她早有預感,遲早要面對這一天,就算眼前這人不來找自己,她恐怕也會主動尋他。
緩緩扭身,她的目光定格在站在面前的人身上。
兩人就這般靜靜地對視著,相顧不,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得的微妙與尷尬,仿佛時間都在此刻凝固。
終于,眼前的人從容地行了個仙禮,舉止優雅,儀態萬千,繼而聲音清朗地說道:“本君名喚盛槐,見過王爺。”他的聲音仿佛帶著一絲疏離,卻又莫名地讓長夏的心猛地一顫。
長夏靜靜地凝視著他,表面看似平靜,可內心早已如翻江倒海一般,難受得無以復加。
她張了張嘴,本想如往常般自稱“本王”,話到嘴邊卻不知為何轉了口:“本......我乃煊驕王,長夏。見過....元君。”這自我介紹,竟像是兩個初次見面的陌生人,透著生疏與尷尬。
彼此介紹的話說完,氣氛再度陷入了死寂般的沉默。
長夏本在心中暗自思忖,借著自己冷靜了這么久的功夫,定要問清楚他對自己究竟……可否有過真情實意。她渴望的,不是因為那俗套的救命之恩而生出的情愫,而是他對她,長夏本人,純粹的、不加任何雜質的情感。
然而,此刻看著眼前這熟悉又陌生的面容,她突然覺得,一切似乎都不再重要了。
飛升之途已然走過,那些歷經的劫難也仿佛如過眼云煙般縹緲。一杯司命茶下肚,前世今生的諸多記憶,又哪里還能記得清楚呢?
“聽聞此次我飛升成功全部仰仗于王爺,在此,盛槐多謝王爺。”盛槐的聲音不疾不徐,傳入長夏耳中,卻好似一把銳利的箭,直直地刺進她的心窩。
什么狗屁!不記得的事情為何還要說出口!?
長夏只覺得一陣酸澀涌上心頭,眼尾不由自主地開始泛紅。
她倔強而執拗地不肯抬眼直視著他,直到聽到他說完的那一刻,才強裝鎮定,故作輕松地說道:“不必謝,元君能夠歸位是因為元君自身修為深厚,定力超出常人,與...與本王關系不大。”
“.....我已飲下司命星君的茶,這些記憶已然忘卻,只聽同門師兄講起,故而特來感謝王爺。”
長夏這時咬了咬牙,逼自己抬眼直視著他。
心中暗暗想著,他可以如此狠心,那為何自己就不能?
她強扯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說道:“也不是什么無關緊要的記憶,元君能夠忘記,對你我二人甚好。”說罷,她生硬地抱了抱拳,“本王還未與天君打過招呼,先行一步。”
罷,她抬腳就要離開。可就在與他擦肩而過之時,盛槐突然出聲,語氣中帶著一絲淡淡的悵然:“那便謹祝王爺今后歲月安樂,心想事成。”
長夏松開的手又不自覺地開始捏緊,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仿佛只有這樣才能抑制住內心翻涌的情緒。
她只留下一句輕飄飄的話,那聲音仿佛被風一吹,就會消散在這天地之間:“也愿今后與元君,再不相見。”
是啊,見了他自己又會陷入無盡的難受之中,倒不如不見。
待風聲消散后,長夏的身影也隨之漸漸消散在盛槐的視線里,只留下一片空蕩蕩的寂靜。
“天君,妖界煊驕王求見。”清朗的通報聲,如晨鐘般在恢宏的仙殿外響起。
“請。”天君的聲音,沉穩而威嚴,從殿內悠悠傳出。
長夏神色凜然,邁著堅定的步伐,踏入那圣光粲然的仙殿之中。
殿內光芒四溢,宛如白晝,琉璃玉瓦折射出五彩光芒,如夢似幻。
天君威然坐于高高的寶座之上,周身縈繞著祥瑞之氣,慈眉善目間,透著一股上位者的雍容。其身后的圣光裊裊升騰,仿若與天際相連,更添幾分神圣之感。
長夏盈盈下拜,行了一禮,聲音清脆而堅定:“妖界煊驕王,叩見天君。”
天君微微頷首,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問道:“煊驕王請起。不知妖尊身體可還康健?”
長夏心中暗自冷哼一聲,一絲不屑與鄙夷悄然爬上心頭。
她定了定心神,說道:“妖尊身體正在調養恢復之中,多謝天君關懷。小輩此次冒昧前來,實是秉承妖尊之令,有一事相問。敢問天君,那妄動煞魂封印之人,天君打算如何處置?”
一旁的侍仙君聞,不禁微微一驚,趕忙低聲提醒道:“煊驕王,此舉恐有失儀。”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