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攝政大明 > 第六百三十九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中).

      第六百三十九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中).

      ……

      ……

      見到趙俊臣的慎重模樣,隱隱還有些如臨大敵的意思,周尚景不由的更加好奇了。

      以趙俊臣的權勢地位、心機手段,究竟還有什么事情能讓他這般的慎而重之?

      要知道,就算是趙俊臣當初決定要同時對付“八王船行”與南京六部的時候,也照樣是一幅風淡云輕、從容淡定的模樣。

      于是,周尚景伸手接過趙俊臣的奏疏,展開認真翻閱。

      然后,周尚景的表情間閃過了一絲訝色。

      原以為趙俊臣這般重視的事情,必然是極為重要、影響深遠,卻沒想到趙俊臣這份奏疏內的內容,竟是這樣的“微不足道”。

      在趙俊臣的這份奏疏里面,大都是一些與農業有關的建議,內容十分瑣碎,但一概之,大約就是“重農”二字了。

      比如戶部最近召集老農、整理農書之后,編纂了一部新農書,大體是講訴農作物御寒與防旱的方法與經驗,希望朝廷能夠刊印之后交給各地衙門,并且嚴令各地衙門按照這本新農書的要求指導農戶耕種。

      再比如,趙俊臣認為玉米與土豆這兩種農作物耐寒耐旱、產量極高,建議朝廷應該進行推廣,同時設法減少南方農戶們對水果、煙葉、棉花等作物的種植。

      又比如,趙俊臣希望朝廷能夠頒布法令,限制民間釀造酒水的數量與規模,以節省糧食、充盈各地糧庫。

      此外,趙俊臣還希望朝廷能夠撥放大量的銀子,在各地興建水渠、水車、堤壩等等與農業相關的基礎設施。

      簡而之,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繁瑣小事,并不值得周尚景與趙俊臣這般層次的重臣過份操心,因為他們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比如廟堂博弈、比如朝廷大局、比如利益分配。

      然而,趙俊臣偏偏是寫出了這樣一份奏疏,并且在這份奏疏的字里行間,皆是展現了趙俊臣的良苦用心。

      事實上,自從趙俊臣推斷出了“小冰期”的到來之后,就一直是十分重視,這段時間以來趙俊臣除了關心南直隸與“京察”的事情之外,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方面了。

      也正因為如此,趙俊臣越發覺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影響大局,所以他猶豫許久之后,終于是找到了周尚景,打算與周尚景進行溝通,得到周尚景的支持。

      在滿朝文武之中,周尚景雖然是公認的權臣,但他并不僅僅只是爭權奪利,還是愿意辦些實事的。

      *

      另一邊,周尚景終究是經驗豐富,只是稍稍疑惑之后,就很快看出了趙俊臣這份奏疏里所隱含的真實內容。

      這份奏疏,表面上只是一份督促朝廷重視農業的相關建議,但若是深入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這份奏疏里的每一條建議都是為了避免天災造成太大的損失。

      想到這一點之后,周尚景的神情也略略嚴肅了一些,抬頭向趙俊臣問道:”這份奏疏究竟是何用意?難道是與陜甘、山西的旱情有關?”

      趙俊臣的面色嚴肅,點頭說道:”周閣老,恐怕不僅僅只是陜甘與山西,剛剛收到消息,河南今年同樣是降雨極少,情況也是不容樂觀。所以朝廷今后很可能需要同時賑濟三處災民,其中陜甘與山西的狀況要尤為嚴重一些。”

      說到這里,趙俊臣的表情隱隱有些憂慮,又說道:“若只是這樣的話,以朝廷目前的存糧,大約還可以勉強堅持,但晚輩更加擔憂今后的情況會進一步惡劣。”

      “進一步惡劣?什么意思?”周尚景花白的眉毛微微皺著,問道。

      周尚景固然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物之一,但畢竟受限于這個時代的眼光見識,趙俊臣若是向他解釋“小冰期”的起因、原理、與危害,周尚景恐怕是完全聽不明白,反倒會認為趙俊臣的想法乃是天方夜譚。

      所以,趙俊臣挑揀了一些周尚景可以理解的內容,緩緩說道:“周閣老您已經是兩朝老臣了,難道就不覺得最近三四十年來,朝廷各地的天災愈加頻繁了嗎?”

      周尚景微微一愣,然后若有所思的點頭道:“原本老夫還沒有注意到這個情況,但聽到俊臣的提醒之后,發現確實是如此。像是今年陜甘與山西的旱情,放在三十四年前,必然是受到世人矚目,但近些年來卻已經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趙俊臣輕輕嘆息一聲,說道:“晚輩查了戶部往年的賑濟賬目,從先皇后期開始,我朝各地的天災就逐漸頻繁了起來。到了陛下登基之后,這般趨勢就愈加明顯了,陛下登基前十年,規模較大、形勢較重的旱災、澇災、水患、蝗災、地震總計十一次,陛下登基的第二個十年,這個數字變成了十七次,又到了近十年,這個數字更是變成了二十三次之多!尤其是最近三年,各種天災好似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一般,若是這個趨勢持續蔓延下去,晚輩心中不免是有些擔憂,不知道朝廷能否應付得過去……”

      然后,趙俊臣微微皺眉,又說道:“也不瞞周閣老,近段時間以來,戶部的銀錢已經逐漸寬裕了,但國庫的存糧卻已經是處于危險邊緣!若是這般趨勢再持續下去,戶部最多只能堅持兩年,就再也拿不出糧食賑濟百姓了。”

      周尚景沉思了許久,問道:“俊臣你的意思是,今后朝廷各地會愈加頻繁的發生天災?”

      見趙俊臣點頭之后,周尚景有些不信,搖頭道:“俊臣恐怕是杞人憂天了吧?老天爺的事情,誰又能猜得到?也許明后兩年會風調雨順、天下豐收也說不定。”

      頓了頓后,周尚景又說道:“更何況,戶部存糧固然是少了,但余銀也多了,若是糧食周轉不開,大可以用銀子向民間購買,俊臣又何必這般擔憂?”

      見周尚景這么說,趙俊臣心中輕輕一嘆。

      就算是周尚景的眼界見識,也終究是受到了這個時代的限制。

      不過,趙俊臣若是真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要得到周尚景的支持。

      于是,趙俊臣耐心解釋道:“晚輩的擔憂并不是毫無依據,晚輩專門調查過,發現近些年來朝廷各地的氣溫已經是愈發寒冷了,三十年前的今天,京城百姓們已經是普遍穿上短衫了,但現在呢?依然有大部分百姓都還穿著長袖衣衫。

      周閣老您也知道,天氣變化與農作物的收成息息相關,也會間接影響到旱澇災情的發生,朝廷各地的天氣逐漸趨于寒冷之后,各地的天災也開始頻繁發生,周閣老您覺得這兩者之間就當真沒有任何聯系嗎?

      或許這一切都只是晚輩的杞人憂天,但晚輩身為戶部尚書,眼見著戶部存糧已經是漸漸匱竭,卻不敢把一切希望都放在老天爺的心情上面,如今還有時間進行準備,自然是要想盡一切辦法、防患于未然。”

      聽到趙俊臣的解釋之后,周尚景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一雙老眼中滿是思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