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卻說,德慶皇帝處理了黃有容的事情之后,朝議很快就轉向了下一個議題。
在此之前,因為南巡的緣故,德慶皇帝已經有四個多月的時間沒有舉行朝議了,所以朝廷中樞自然是積壓了許多重要政務需要盡快處理。
比如四川布政使的空缺、又比如今年的河工預算銀子、再比如某兩位朝廷大員之間的相互彈劾……
這些事情若是放在平時,全都是受人矚目的大事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與爭論,甚至還會引發朝廷各大派系的明爭暗斗、相互攻訐,但放在今天的大朝議之中,它們又都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甚至在許多官員眼中,這些事情也只比李俞然彈劾趙山才的事情稍稍重要一點而已——以至于百官們根本沒有耗費太多的精力討論它們,皆是有些心不在焉。
因為,皇極殿內的百官們都知道,在今天的大朝議之上,真正重要的議題只有兩件:一個是黃有容即將要倒臺的事情、以及黃有容倒臺之后的朝廷格局變化;另一個則是商稅整頓的后續發展——太子朱和堉所推行的商稅整頓政策,如今已是造成了朝野局勢的混亂,它是否要繼續下去?又是否要做出改變?以及……是否要追究相關人等的責任?
與這兩件事情相比,其它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今,黃有容的事情暫且告一段落了,但商稅整頓的事情尚還沒有開始,所有人都在默默等待著,或是焦急、或是平靜。
不過,商稅的事情雖然是十分重要,與絕大多數官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百官們皆是小心翼翼的避開了這個話題,只是將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陸續拋出來進行討論,卻是絕口不提商稅的事情。
畢竟,商稅的事情太敏感了、也太復雜了,不僅關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還牽連到了太子朱和堉,誰也不愿意親自點燃這個炮仗,生怕會炸到自己。
此外,商稅整頓的事情固然是觸犯了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也因此而受到了廣泛的反對與抵觸,但這種反對與抵觸畢竟只是朝廷中底層官員的心聲,但像是德慶皇帝、周尚景、沈常茂、趙俊臣等等這些廟堂核心人物的真正想法究竟如何,卻依然還是未知數,若是發的時候不小心說錯了什么,恐怕就會引火燒身、自找麻煩!
能夠參加大朝議的朝廷官員,絕大多數都是“聰明人”,他們不想當出頭鳥、只想要坐收漁翁之利,可惜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每位官員都十分謹慎,最終竟是沒有任何人主動出頭,于是形勢就這樣僵持了下來。
事實上,即使是一向以“耿直”著稱的“太子.黨”官員們,面對商稅問題的時候也是異乎尋常的沉默——畢竟這件事情就是他們親手搞砸的,他們自然是不愿意自曝其短。
這般情況之下,自從黃有容的事情暫時解決之后,在不知不覺之間,已是半個時辰的時間過去了,德慶皇帝與百官們已是連續討論處理了七八件積壓政務,但商稅的事情依然是沒有人主動提及。
這樣一來,即使德慶皇帝再有耐心,卻也是漸漸有些感到不耐煩了。
于是,德慶皇帝的目光轉向了周尚景——德慶皇帝與周尚景二人如今尚處于合作階段,所以德慶皇帝希望周尚景能夠主動提及商稅整頓的事情,以打破目前的僵局——可惜周尚景只是一副垂首低目的模樣,仿佛完全沒有注意到德慶皇帝的暗示。
德慶皇帝眉頭輕輕皺了一下之后,又自然而然的將目光轉向了趙俊臣。
對于德慶皇帝而,“有麻煩就找趙俊臣”似乎已經成為了一項本能。
與周尚景不同,趙俊臣的勢力影響尚有不足,他暫時還不敢無視德慶皇帝的暗示,也不敢違背德慶皇帝的心意,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
所以,趙俊臣只能選擇遵從。
于是,又一件積存政務處理結束之后,在眾人矚目之下,趙俊臣緩緩出列了。
******
“陛下,臣有要事稟奏。”出列之后,趙俊臣揚聲說道。
德慶皇帝眉頭一揚,說道:“哦?什么事情?說吧。”
趙俊臣緩緩說道:“據臣所知,在陛下南巡期間,幾位閣老與太子殿下曾是詳細調查了我朝商稅的現狀,發現了許多弊病之處,并且還頒布了一系列的整頓措施。然而到目前為止,商稅的整頓并沒有見到任何成效,反倒是引發了許多混亂,甚至還有許多中下層官員呼吁朝廷改變政策、中止整頓,這件事非同小可、影響深遠,所以臣認為朝廷應該詳細商議此事,并且盡快做出決定,否則朝野局勢的混亂就會進一步擴大,還望陛下明鑒。”
發之際,趙俊臣十分謹慎的挑選著措辭,盡量不讓自己的話語之中表現出任何的傾向性。
然而,趙俊臣雖然已是盡量的表現中立了,但德慶皇帝還是追問道:“幾位閣老與太子整頓商稅的事情朕也知情,但百官們的分歧竟是如此嚴重?趙愛卿你身為戶部尚書,對商稅的狀況最是了解,對于此事又是怎樣的看法?”
顯然,德慶皇帝這是在逼迫趙俊臣表態了。
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之后,趙俊臣心底暗暗嘆息一聲,但很快的,趙俊臣已是換上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沉重表情,說道:“陛下,臣自從掌管戶部以來,就深知我朝商稅的種種弊端,朝廷每年的商稅收入只不過七十余萬白銀,但與此同時,因為商稅政策的諸般弊病與種種漏洞,朝廷每年損失的商稅收入卻高達兩千萬兩白銀以上,兩者對比之下,可謂是觸目驚心,所以臣一直想要設法扭轉商稅現狀,也構想了許多計劃,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機!現如今,臣依然認為時機并不成熟,但既然朝廷中樞已經開始著手整頓商稅現狀,并且頒布了相關政令,那么就更加不能半途而廢,正應該一鼓作氣、堅持到底,趁機徹底扭轉商稅的混亂現狀!此外,出于維護朝廷聲譽的考慮,朝廷的政策也不能朝令夕改!”
說話間,趙俊臣已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而且態度堅決。
畢竟,趙俊臣若是想要接手商稅整頓的事情,此時就必須要表明自己支持商稅整頓的態度,否則趙俊臣就會徹底失去負責此事的資格。
然而,隨著趙俊臣的話聲落下,皇極殿內頓時就有許多敵視的眼神投向了趙俊臣。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趙俊臣想要改變商稅現狀的立場,自然是引起了許多官員的敵視。
對于官員們的敵視目光,趙俊臣早有預料,卻是并不在意。
另一邊,德慶皇帝發現了這一點之后,眼神之中卻是閃過了一絲滿意。
德慶皇帝打算讓趙俊臣接手商稅整頓的事情,固然是想要借助趙俊臣的能力扭轉商稅的混亂現狀,但同時也打算借著這件事情讓百官們敵視趙俊臣,這樣一來,趙俊臣為了自保,將來就只能繼續尋求德慶皇帝的庇護,德慶皇帝也能夠進一步加強對趙俊臣的控制力。
于是,德慶皇帝再次確認道:“這么說,趙愛卿你對于朝廷整頓商稅的事情,是秉持贊成態度的?”
趙俊臣也再次答道:“臣認為,商稅整頓關系到大明江山的百年延續,諸般積弊必須要進行整頓,不能因為些許挫折就畏難而退,若是錯過了這次機會,商稅的種種積弊也將會積重難返,所以,臣認為商稅整頓之事應該繼續進行。”
德慶皇帝并不知道,趙俊臣對于商稅整頓的事情已是蓄謀已久、準備萬全,即使是因此而引起了百官們的敵視,但趙俊臣最終所得到的東西也只會更多!
所以,聽到趙俊臣的回答之后,德慶皇帝只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又轉頭向百官問道:“眾位愛卿對于此事又有何看法?”
*****
卻說,在趙俊臣表明了立場之后,皇極殿內的氣氛頓時發生了變化,百官們的神色皆是專注了起來,不似之前一般漫不經心。
僵持良久之后,今天大朝議的正題終于是出現了。
然后,隨著德慶皇帝的話聲落下,自然而然的,趙俊臣的表態馬上就受到了反駁。
首先站出來反駁趙俊臣立場的人,卻是新任內閣首輔沈常茂。
在沈常茂眼中,商稅整頓的事情也同樣是他的一次大好機會,只要他在這個時候能夠站出來明確表現出反對的態度,那么哪怕是他的反對意見最終以失敗為告終,但也同樣可以收獲大部分朝廷官員的好感與支持,這樣一來,沈常茂的聲望與影響力自然是可以大幅提升,他的內閣首輔的位置也能夠因此而穩固不少。
雖然,沈常茂也知道商稅整頓的必要性,但為了自己的利益,沈常茂卻是站在了完全相反的立場上。
只見沈常茂出列道:“陛下,關于趙尚書的想法,老臣不敢贊同!商稅的事情,老臣也有所聽聞!據老臣所知,因為整頓商稅所帶來的朝野局勢混亂,絕對要比趙尚書所描述的情況更加嚴重許多!自從朝廷推行了商稅整頓政策之后,至今不過月余時間,不僅沒有收獲任何成效,反倒是嚴重阻礙了各地的貨物流通,導致民間物價大漲,讓百姓們怨聲載道,也大量減少了地方衙門的商稅收入,使得地方官員們舉步維艱,若是長此以往,朝廷就會徹底失去對朝野局勢的掌控力!由此可見,商稅整頓的事情,可謂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所以,老臣認為,朝廷應該暫停商稅整頓的政策,在找到正確合適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