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一天,千余名百姓毫無預兆的突然出現,皆是倭寇之亂的受害者,他們將滄浪亭圍得水泄不通,一時間,南禪寺的僧人與信徒們皆是進出不得。
不過,圍堵滄浪亭的百姓雖然人數巨多,但傳聞德慶皇帝如今就暫住在滄浪亭內,所以百姓們也不敢造次,只是黑壓壓的跪成一片,或是大哭、或是哀求、或是申訴,紛紛請求德慶皇帝為他們作主,如此一來,形勢倒也沒有失控。
但就算是這樣,卻也足以讓南禪寺的主持慧寶大師手忙腳亂、慌成一片了。
慧寶完全想不明白,德慶皇帝曾經暫住滄浪亭的消息,究竟是誰傳出去的?竟是引來千余名百姓圍堵滄浪亭,要求見皇上、告御狀!
偏偏,傳出去的消息又是半真半假、不盡不實,德慶皇帝明明已經于昨日離開了滄浪亭、前往拙政園暫住了,但百姓們卻以為德慶皇帝依然住在滄浪亭內,無論南禪寺的僧人們如何勸說解釋,他們都不肯離去,非要見皇帝不可。
最重要的是,在德慶皇帝離開之前,趙俊臣曾刻意叮囑過,要求慧寶絕不能透漏任何關于德慶皇帝的消息,這樣一來,南禪寺的僧人們在勸說解釋的時候,辭難免有些曖昧含糊,圍堵滄浪亭的百姓們聽到這些解釋與勸說之后,反倒是愈加確信德慶皇帝如今就住在滄浪亭之內了,也就愈加不肯離去了。
眼看著形勢越來越嚴重,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失控——若是讓千余名情緒激動的百姓沖擊了寺廟,那后果可不是鬧著完的!——慧寶自然是心情焦躁、坐立不安。
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們圍堵了滄浪亭一整天時間,又再一次勸說解釋無果之后,慧寶終于是徹底絕望了,只好召集了一些精明老道的僧人,一同商討對策。
……
“現在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形勢失控,你們可有良策解難?”
該夜,大雄寶殿之中,慧寶已是徹底失去了念佛的心思,直截了當的向眾僧人問道。
一名僧人看著頗是氣盛,建議道:“不若咱們將這里的情況稟報蘇州官府吧!蘇州的周知府與咱們南禪寺一向親善,一定會幫咱們排憂解難的!到時候官府衙役的棍棒下去,也能為咱們解解氣,看誰今后還敢圍堵咱們南禪寺!”
慧寶卻是搖頭,說道:“不成!百姓們明明是來找皇帝的,咱們若是通過官府將他們擋回去,就是阻攔天聽,將來說不得就會引來圣怒,到時候的后果咱們卻是承擔不起。”
另一名僧人則建議道:“主持不是知曉陛下的行蹤嗎?咱們既然不能阻攔天聽,就不妨將這里的情況稟報于陛下,到時候諸般困窘也會迎刃而解,咱們也不必承擔什么責任。”
慧寶依然搖頭,并且苦笑著解釋道:“恐怕也是不成,先不說陛下離開南禪寺之后,我已是失去了面見圣駕的資格,如今的蘇州形勢也絕不是看上去這般平靜!若是咱們避過蘇州官府、將此事告于陛下,又會得罪另一位大人物,咱們依然是吃罪不起……唉,都怪我當初蒙蔽了心智,竟是將陛下請入滄浪亭居住,讓咱們南禪寺卷入了黨爭之中,最終落入了進退兩難的窘境,如今我雖然是后知后覺的看明白了,卻也是悔之晚矣!”
說完,慧寶連連嘆息,只怨世上沒有后悔藥賣。
又有一位僧人突然想到了什么,又建議道:“當初搭線讓皇帝陛下住入滄浪亭的人,不是戶部尚書趙俊臣趙大人嗎?這件事情既不能告知于官府、又不能通報于陛下,何不求助于趙俊臣大人、交由趙大人解決?這樣一來,不論如何,都有趙俊臣大人背書,咱們南禪寺也可以脫了干系!”
聽到這個建議,慧寶眼睛一亮,彷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忍不住拍腿道:“這倒是一個好主意!對!我這就去找趙俊臣大人!陛下是他請到滄浪亭的,這件事于情于理都應該交由他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