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攝政大明 > 第二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緊迫感.

      第二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緊迫感.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攝政大明》更多支持!

      ……

      皇帝任命百官,百官輔佐皇帝牧民。

      皇帝與百官、皇權與臣權,自封建王朝出現之后,便是相輔相成、相生相克的存在,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卻又時常對立、彼此爭鋒。

      在趙俊臣眼中,皇權與臣權之間的爭斗,從君臣兩大階層出現之后便開始了,時而皇權壓過臣權,時而臣權又壓過皇權,可謂是此起彼伏,互有勝負。

      然而,若是遍觀中華之歷史,就會發現,雖然臣權一直都在抗爭著皇權,但隨著朝代的更迭、制度的完善,皇權越來越強,臣權越來越弱,到了清朝雍正時期,皇權更是達到了頂峰,臣權從此再也無力與皇權相抗衡,從那以后,即使是首輔宰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唯唯諾諾、叩首領命,皇帝說什么就是什么,卻再也不敢相爭。

      為何會出現這般情況?

      許多史學家認為,這是清朝的雍正皇帝創建了軍機處取代了內閣的緣故,但在趙俊臣看來,“密折制度”漸漸盛起后所產生的作用,絲毫不小于軍機處的出現。

      什么是“密折制度”?

      所謂密折制度,就是允許和鼓勵朝中一定品階以上的官員,直接向皇帝遞密折,或是表述政見、或是彈劾官員。

      密折制度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朝政的運行進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權的神秘感、以及百官對皇帝的敬畏感。二是鼓勵朝中百官之間、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從而讓百官彼此牽制、相互內耗,最終使皇帝坐收漁翁之利。

      可以想象,若是“密折制度”真的實行,那么一定品階的官員都可以獨自上折密奏,身邊的同僚全都變成“特務”,甚至下級官員還可以越級狀告上級官員,誰都有打小報告的可能,那么還有誰敢背著皇帝做不臣之事?自然是防不勝防,于是只好老老實實的“忠君”了。

      而且,一旦“密折制度”實行,到時候廟堂之上必然會風起云涌,每個人都會借機彈劾別人,每個人也都會被別人彈劾,到了那個時候,皇帝手中掌控著每一個官員的罪證,即使一時沒有懲罰,今后想要整治,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到了那個時候,皇權自然會死死的壓著臣權,而百官自然再也不敢得罪皇帝。

      …………

      事實上,雖然“密折制度”創始于康熙,完全興盛于雍正,但明朝也有著類似的制度,那就是“密疏制度”。

      只不過,與“密疏制度”相比,“密折制度”所涉及的內容更加廣泛、擁有密折資格的人數更多、保密措施更加完善、傳遞進呈的程序也更加的規范。

      可以說,“密折制度”就是“密疏制度”的深入與完善,而其中最重要的改變,便是擁有密折資格的人數更多,以及傳遞進呈的程序改變!

      在明朝,何人擁有密折資格,需要看他的職位為何,一般而只有都察院的御史、六科的主官、欽天監官員、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擁有上呈密疏的資格,而一旦失去了官位,或者變換了官職,這般資格也就不復存在了。

      然而在清朝的“密折制度”之下,除了密折資格的門檻降低之外,只要得到皇帝的授權,任何人都擁有上密折與密疏的資格,哪怕丟了官職也同樣可以直達天聽。

      在明朝,臣子們給皇帝送密疏,京官一般都是送往通政司衙門轉呈,而外地官員則是借由布政司通過郵驛轉呈通政司,如此一來輾轉多處,自然多了泄露的可能,而隨著通政司衙門漸漸被朝中各大派系所滲透,所謂“密疏”更是漸漸失去了保密的功效。

      至于清朝的密折制度,則是臣子由自己或者遣派親信直接將密折送到皇帝的手中,無需轉手,如此少了幾道程序,保密性自然大大的增加。

      如此種種,“密折制度”的效果自然遠遠大于“密疏制度”了。

      ~~~~~~~~~~~~~~~~~~~~~~~~~~~~~~~~~~~~~~~~~~~

      趙俊臣回想著自己上一世所了解的“密折制度”,再對比李純臣在答卷中所描述的“密折制度”,發現兩者不僅名字相同,連內容也是驚人的相似。

      想到清朝正是因為“密折制度”的盛行,造就了皇權的巔峰、臣權的衰弱,趙俊臣自然會慎重對待。

      這絕不是一件小事!

      “歷史總有其規律性,沒曾想自己來到這個不一樣的歷史時空,但密折制度竟然還是出現了!……

      ……原來如此,這份答卷一旦讓德慶皇帝看到了,自然會看出這般政策對于加強皇權的好處,也必然會心動不已,然后也必然會一步一步的實行答卷上所建議的政策,而李純臣提出了這般建議,也必然會受到德慶皇帝的寵信,到時候有了德慶皇帝的扶持,再崛起于廟堂之間,也不過是輕而易舉……

      ……怪不得李純臣他這般自信,竟是不打算投靠朝中任何一個派系,更不想讓自己身上沾有絲毫的派系烙印,恐怕他猜到了德慶皇帝在今科殿試的出題范圍后,就想到了這個答案,密折制度是他想出來的,而且身上又沒有任何派系的烙印,德慶皇帝在一步步的實行密折制度的同時,也必然會一步步的重用他,到了最后,說不定他就會成為負責處理與轉呈密折之官員的最好人選。到了那個時候,自然是一步登天……”

      暗思之間,思路雖然越來越清晰,但趙俊臣的眉頭卻越皺越緊。

      趙俊臣如今一心想著擺脫德慶皇帝的控制,然而李純臣所建議的“密折制度”一旦實行,怕是連首輔周尚景都會被德慶皇帝死死壓制住,更別說目前的趙俊臣了!到時候趙俊臣再想要擺脫德慶皇帝的控制,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這也是趙俊臣為何會第一時間通知周尚景的原因。

      至少在這件事情上,周尚景與趙俊臣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趙俊臣也信任周尚景老辣的政治眼光與手段,所以在這般時候,趙俊臣也不介意與周尚景聯手一番,一同阻止“密折制度”的出現與實行!

      “不過,事情到了這一步,只要德慶皇帝下定了決心,即使我與周尚景兩人聯手,再加上黃有容、沈長茂他們,怕也很難阻止密折制度的實行,最多只是拖延些時日罷了,所以我的諸般計劃,也需要加快進度才行,否則等到德慶皇帝日后想要過河拆橋之際,我就真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了。”

      暗思之間,趙俊臣心中原先對于李純臣的好感,頓時蕩然無存。

      在此之前,趙俊臣一直以為李純臣只是一個有野心也十分聰慧的年輕人,對他頗是欣賞的——這種欣賞,也許有些類似于周尚景在看待目前的趙俊臣。

      然而,在看到了這份答卷之后,趙俊臣卻發現這個李純臣雖然足夠聰慧,卻目光短淺!難道他不知道“密折制度”一旦實行,他自己就再也無法抵抗皇權的力量了嗎?到了那個時候,官階再高、勛位再貴,又有何用?更不要說他這么做會把朝中的幾大權臣全都得罪光了。或者,他的野心僅止于“得到陛下賞識”這一步嗎?

      ~~~~~~~~~~~~~~~~~~~~~~~~~~~~~~~~~~~~~~~~~

      而就在趙俊臣暗思之間,時光流逝極快,許慶彥終于去而復返。

      只見許慶彥推門而入后,向趙俊臣稟報道:“少爺,去周尚景府中送信的人回來了,一同前來的還有周府的一位管事,名叫周全。”

      趙俊臣點了點頭,說道:“帶他來見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