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蒙蒙亮。
磐石城殿前的廣場上,按照陳息的要求,擺上了幾個桌案。
一眾人只是遠遠地觀望,竊竊私語,無人敢上前,凱陽也在其中。
直到日上三竿,依舊沒有人。
凱陽站在人群中,攥緊了拳頭,改變命運的時機可能就在眼前。
他鼓起勇氣,一步一步走到桌案前,遞上了自己準備了一夜的自薦書。
負責登記的文官沒有絲毫的傲慢,平靜地做著記錄,然后遞出一塊號碼牌。
“三日后,卯時,攜帶此牌,于城南新設立的學堂內,參加考試。”
這一幕,如同開始的信號。
人群中許多猶豫的人陸陸續續上前,他們大多衣衫樸素,面色緊張,但是個個眼神里充滿了希望。
類似的情景出現在每一個報名點。
這些報名者大多是出身寒門,報國無門。
有人徹夜不眠,翻出陳舊的律法典籍,反復翻看。
有人聚集在家中,激動地討論著新的政令,猜測考試的內容。
那些擅長數術,鉆研工匠之術的人,在過去被認為“奇技淫巧”,備受歧視。
此刻他們也滿心激動,仔細整理著這些年精心繪制的圖稿,準備一鳴驚人。
當然,也有質疑的聲音。
“會不會是誘餌?引我們出去,好一網打盡?”
“會不會考中了也要看那些士兵的臉色,動輒得咎,小命不保?”
這一切都在三天后的初試中,給出了答案。
天微亮,考場外就聚集了來自各個地方前來考試的才子,凱陽也在其中。
他握著手里標注了天字零零的木牌,掌心里全是汗水。
他是這些人里第一個報名的,所以編號也是最靠前的。
“不拘門第,唯才是舉”這幾個字縈繞在他心頭。
“時辰到——考生依照號碼牌入場,不得喧嘩!”
一名身穿鎧甲,腰佩長刀的軍官站在眾人跟前,聲音洪亮,帶著肅殺之氣。
嘈雜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學子們規矩地排成一排,依次檢驗號碼牌入場。
“當——”
“當——”
“當——”
鐘鳴三響,考試開始。
考官起身,在大家的注視下,揭開公文,大聲宣讀考題。
“第一問:策論。民為國之本,地為民之基。今新克之地,百廢待興。試論如何勸民務農,以倉實而安民心?”
此題一出,不少學子眼中閃過光芒,這不是以前考試的夸夸其談,而是實打實地從百姓出發,考慮問題。
凱陽精神一振,這正是他平日里思索過千百次的問題,提筆蘸墨,將心中籌謀多年的計劃,一一寫在紙上。
“第二問:算數。”此題神級計算田畝,糧草調配,土木預算等,皆是圍繞現如今的情況出題。
“第三問:斷案。”通過一個民間糾紛案例,要求學子們根據當前法度,給出最公正的判決。
三道題宣讀完畢,考場內只剩下學子們奮筆疾書的聲音。
很快考試結束,經過層層篩選,第一批人才的名單很快出現,凱陽也在其中。
此刻城主府內凱陽在侍衛的指引下,見到了陳息。
“草民凱陽,叩見將軍。”
“起身,看座。”
陳息面色平靜,聲音沒有一絲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