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心,我們的米格-29k是最優秀的艦載機!”
庫茲明開口:“目前,我們手頭還有一架原型機,可以展示給阿三看。”
“最優秀的?”
秦川說道:“它的作戰半徑有多少?”
上來就提最扎心的問題!
如果是后期改進版本的米格-29,最大航程也能提升到兩千公里以上,甚至加掛了副油箱之后,能提升到三千公里以上。
但是,現在米高揚設計局手頭的米格-29k,還是使用早期的米格-29a改進過來的型號,變成艦載機之后,自重還進一步增加。
所以,外掛和航程都大大縮水。
最大航程不到一千五百公里,作戰半徑只有區區六百公里!
“作為一款合格的艦載機,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至少也得有上千公里的作戰半徑,哪怕就算是執行艦隊防空任務,在六百公里之外,至少也得巡航半個小時以上。”
赫梅利諾夫只負責把秦川帶過來,接下來,交給秦川發揮就可以了。
原本是要讓涅瓦設計局的人帶著秦川過來的,但是,阿三來得太急了,那邊顧不上。
于是,赫梅利諾夫就帶著他過來了,正好也聽一聽他的建議。
“這太難了。”
總設計師科爾茹耶夫開口:“我們的c型戰斗機,就打算將提升航程作為主要改進方向,但是最后,也不過多塞進去了240升的燃料。”
米格-29使用的是中央流體院建議的機體外形,但是因為是中型前線戰斗機,所以機體內部空間并不大。
機頭放雷達,座艙后面就是升力體結構的機身,中央扁平,兩邊是發動機。
所以,幾乎就沒有空間放燃料!
它早期型號機內載油量只有3300升,主要裝在機翼內部。原本機翼上方靠近機身的地方還有空間,但是陸基戰斗機給設計成輔助進氣口了。
后來改進,也沒有加多少燃料。
“這樣的話,阿三肯定是不會要的,性能太差了,和西方戰機根本就沒法比。”
秦川說道:“內油得增加到六千升以上。”
“這……根本就沒法辦到啊!”
科爾茹耶夫皺著眉頭。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我看,米格-29的機背就很空曠,只要設計專門的機背保形油箱,至少能多塞進去兩千升的燃料。”
“機背?”
“沒錯,雖然最后看起來有些駝背,但是,增加燃料才是第一位的。”
米格-29的改進,就是向這個方向發展的,既然航程不夠,那就把背駝起來!
后背增加了保形油箱之后,能讓這款飛機的航程翻一番,這樣短腿的問題就解決了!
“這樣設計的確可以,但是……畢竟還是增重了,在現有的情況下,增加了燃料重量,必然會降低掛載武器的重量,畢竟,我們飛機的起飛重量是一定的。”
任何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都是確定的。
對于航母艦載機,更是很難提高!
“這個嘛,一方面需要減重,航電、機體都可以降低重量,多了不敢說,一噸還是有保證的,另一方面,就需要使用蒸汽彈射器,從而讓艦載機可以更容易地滿載起飛。對了,咱們的米格-29k,最大起飛重量多少噸?”
不是有兩臺發動機就能算是重型戰斗機,這得看最大起飛重量。
f-15、蘇-27這些戰斗機,最大起飛重量都超過了三十噸,這是重型機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