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還沒來得及執行,就有文官主動送上門,這是好事,說明自己的聲勢不再局限于武將群體。
“其實……”
(請)
又有文-->>官來投
楊士奇附和道:“今天在翰林院,也有幾個人來問我,能不能投靠殿下。”
解縉笑道:“恭喜殿下,這又是好事一件。”
投靠的文官越來越多,說明朱允熥的地位,可以越來越穩。
文官能夠改隊,投靠想要投靠的人,但武將是一定不會改變立場,轉而投靠朱允炆,從奪嫡開始,朱允熥的優勢其實才是更大的。
“我明天就回去告訴他們,殿下同意了。”
楊士奇想著又道:“但其中有一人,我認為殿下應該認識。”
朱允熥好奇地問:“誰?”
可以被楊士奇,著重拿出來介紹給自己認識,他在想這個人,應該又是某個歷史名人。
“也算是我本家的人,此人姓楊,名伯成,福建人,翰林院大學士,當過工部尚書。”
楊士奇介紹道:“其父楊達卿,在元朝的時候,拒不當官,為人樂善好施,在福建頗有美名。”
聽完了他的介紹,朱允熥對這個楊伯成有些興趣了。
福建,姓楊的。
朱允熥總是覺得,楊伯成這個名字比較熟悉。
再看了看眼前的楊士奇,忽然想到了什么。
好像永樂一朝,三楊之一的楊榮,其父就是楊伯成,他問道:“楊先生,楊伯成此人,在讀書人當中,名聲如何?”
“名聲甚好,在官員當中,人脈、關系都好。”
楊士奇說道:“能得到他的支持,可以帶動很多文官輔助殿下。”
如果這個楊伯成愿意支持自己,朱允熥在想,在文官當中,算是足夠了。
凌漢和劉三吾二人,不太可能再支持朱允炆,剩下那些文官,還在無腦支持,但他們的無腦其實不重要了。
只要現在能夠掌握一部分,愿意支持自己的文官,朱允熥在想未來自己監國,或者要做什么,也不會完全沒有可以用的人。
“我想見一見他!”
朱允熥說道:“麻煩楊先生,明天帶他來見我。”
最重要的是,此人是楊榮的父親。
永樂三楊,三個內閣首輔,特別重要。
楊士奇已經是自己的人,如果再拉攏了楊榮,還差一個楊浦,人就齊了。
楊浦此人何在,朱允熥不是很清楚。
但先把楊榮變成自己的人,還是比較重要的。
“好!”
楊士奇點頭道。
既然楊伯成說好了會投靠,那么讓他來見一面,并非難事,楊士奇可以安排。
又收獲了一些文官,朱允熥的心情也好了很多,道:“六部尚書他們,都不見動搖吧?”
李至剛搖頭道:“沒有任何動搖的意思。”
姚廣孝嘆道:“他們還是想幫二皇孫拼一把,但只是徒勞無功。”
解縉贊同道:“現在距離殿下當皇太孫,只差一道陛下的圣旨,再無任何懸念了。”
“那就隨便他們吧!”
朱允熥沒所謂道:“他們不愿意就不愿意,我們自己組建自己的團隊,六部尚書要培養起來是很難,但又并非不能換。”
想要當六部尚書的人,還多了去。
大明沒有丞相,內閣不算丞相,六部尚書就是最頂尖的官員,將來想要當六部尚書的人,多了去。
沒有了他們,又不是不行,朱允熥一點也不擔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