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邸報和小報,前者和官報差不多,后者是在民間發行,刊登的是要傳于民間的官方消息,有時也稱之為新聞。”
“元代有通政院,向地方傳報。”
“我們大明有通政司,除了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還有抄發消息的作用。”
“如果把通政司這方面的作用利用起來,如形成宋代小報,向民間發行。”
“在報上,除了刊登不涉及保密的朝廷政令、消息、邊關軍防等,還可以刊登一些奇聞趣事,民間新聞。”
“看到人多了,這會成為很多百姓,唯一可以了解朝廷、大明局勢的消息渠道。”
“那么未來相信報紙的百姓,將會越來越多,陛下就能掌握論的動向。”
“只要報紙刊登什么,百姓就會相信什么。”
“傳播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作用更大。”
“如果陛下要重制大明寶鈔,只需要在報紙上刊登,百姓能很快知道,容易取得信任。”
楊士奇把自己所想的,簡單說了說。
關于這些報紙的事情,他確實和朱允熥聊過。
他就住在朱允熥的家里,平時朱允熥有什么想法,喜歡找楊士奇來聊一聊。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允熥的見識和知識,肯定遠超過古人。
楊士奇因此,也受益匪淺。
朱元璋聽著楊士奇的話,再琢磨一下,眼眸中閃過一抹光芒。
作為皇帝,沒有誰比他更懂掌握住論的作用。
白蓮教是最好的例子,白蓮教要反元,數不清的百姓跟隨揭竿而起。
利用這種報紙,掌握住大明的論。
以后朱元璋要宣傳什么,都是易如反掌。
更能維持穩定,可以約束百姓,再給百姓灌輸一些特殊的思想等等。
但是,這種報紙,只能掌握在掌權者手中。
若是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折騰了報紙,掌握了論,他要帶動百姓反大明,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朱元璋想了好一會,朗聲道:“說得好!”
楊士奇拱了拱手道:“其實臣能說那么多,都是三皇孫殿下告訴臣的,雖說是臣輔助殿下,但臣在殿下那里,也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受益匪淺。”
他這些話,是認真的。
也是發自真心。
部分來自朱允熥,領先了幾百年的知識,讓楊士奇豁然開朗,耳目一新,對朱允熥更是佩服得不行。
今天有機會,把這些都說了說。
s